2017年,军嫂宋萌萌离开写字楼,走进居委会,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本以为这是份“清闲”的工作,可以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没想到却从此“琐事缠身”,要铲除楼道小广告、清理楼道堆物,也要填写各种表格、协助居民申请各类民政福利政策,遇上极端天气还要在小区里巡查走访……宋萌萌一度觉得很挫败,整日做这些小事真的能实现个人价值吗?

直到远在海岛当兵的丈夫的一席话点醒了她:你眼中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在居民眼里都是大事。军人出海十几天,一盆洗脸水都要用上好几天,生活条件艰苦,可一想到是在为祖国海防做贡献,心里就敞亮了。调整了心态,宋萌萌开始把琐事当作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来做,逐渐融入社区。看着越来越多居民在小区相遇时会与自己点头微笑,社区面貌的变化也得到更多认可,宋萌萌心里也越发敞亮起来。


(资料图)

“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也能追随光,成为光。”在日前举办的“社工有话说”TED演讲活动中,宝山区吴淞街道海滨二村二居委社工宋萌萌的这番话收获了阵阵掌声。为给社工搭建更多“面对面交流”平台,创造更多“走到台中央”的机会,提升社工队伍的“胜任力”,宝山区民政局深入推进“社区成长计划”,组织策划了此次TED演讲活动。

如何理解“奉献”二字?什么是坚韧?如何理解社工的专业和社区的活力?围绕这些关键词,24位社工讲了讲心里话。

从企事业单位转到社区工作,后悔吗

干了6年社工,朋友们都说李士仪变了,以前在单位还能准时下班,相约陆家嘴、新天地小酌,现在周末都不见人影儿。来到友谊路街道宝山一村居委工作后,李士仪变得很忙,而这也是其他几位“半路出家”的社工的共同感受。未踏足岗位前,他们和不少居民一样,压根不了解社工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也一度抱有居委工作就是“上班一杯茶,翻翻报纸就下班”的想法。

现实给他们上了一课。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涉及党建、民政、计生、文教体卫、综合治理等方面,还要联系工会、妇联、共青团,这些工作不是坐办公室、点点鼠标就能完成,大量事务需要他们在奔走中沟通、协调、落实。大场镇乾溪一居社工刘文婷说,骑小电驴是工作后掌握的新技能,也是不得不掌握的技能。平时在小区里上门慰问困难群体、给失独家庭送菜,轻轻松松上万步,“但如果要去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是到镇政府、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办、社区为老服务中心等办事,都靠小电驴帮忙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罗店镇宝欣苑二居居委主任李洁颖做过上市公司法务,考取注册建造师后在建筑行业工作过几年。从事社区工作不到一年,她感觉自己的急性子已经被“治好了”。“面对居民,尤其是与年长居民沟通,我们更要有耐心,将心比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一天夜里,李洁颖听说8号楼的纪阿姨被骗钱了,正急得团团转。为了不惊扰纪阿姨家中患有残疾的老伴,她立马陪同纪阿姨前往派出所,所幸警方调查后发现这是个“乌龙事件”。安抚完纪阿姨的情绪,李洁颖到家已是深夜。“说不累是骗人的,但居民的一声声感谢,让我们的工作有了动力。”

从企事业单位转到社区工作,有没有后悔过?友谊路街道同济公寓居委的周绚涵诚实地回答,“有过。”但6年的社工经历已让她明白,他人一时的不理解和工作推进的困难,行行都会遇到,而在社区这个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每做成一件事,受益的都是身边的居民群众,坚韧的工作态度终将换来认可与信任。曾是化学老师的徐雅玥觉得,社区工作为自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罗泾镇海上御景苑居委工作的这两年,她与社区居民组成的十字挑花团队结下了深厚友谊。想着居民对非遗文化的热情或许还能在社区治理层面发挥作用,徐雅玥将十字挑花作品与社区活力楼组建设结合起来。今年5月,她还带着居民一起前往浦东嘉里城“美好家园创想节”展厅,欣赏阿姨们飞针走线的佳作。

不做“居委大妈”,年轻人用行动说话

人们对于社工的另一个刻板印象,是觉得做这行的都是“居委大妈”。可到了“社工有话说”TED演讲现场便会发现,台上青春洋溢。

庙行镇屹立家园居委的李雯薏和淞南镇淞南八村的黄益磊,都出生于1999年。因为年轻,他们刚工作时曾被居民用怀疑的目光问道,“找你办事,能行吗?”行不行,还是靠事实说话。接到居民反映“因楼道安装防盗门导致入口处距离变窄,老伴使用的轮椅过不去”后,黄益磊在居民区书记的带领下立即与物业和施工方上门勘查,很快完成了整改。事后回访时,黄益磊觉得居民看自己的目光都变得热切了。李雯薏则在去年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完成了从新手到老兵的蜕变。那时,居委7名工作人员每人每天最少行走20000步,服务小区4780位居民的各种诉求。经此一役,居民知道小李是“能扛事”的,李雯薏本人也坚定了在社区中绽放青春的信念。

在宝山,从事社区工作的年轻小伙也越来越多。退伍后,成兴海曾在冷轧厂工作,但很快发现那并不适合自己。想起在港剧中看到过的社工形象,怀着自我实现的理想,他便通过定向招聘来到庙行镇共康六村二居工作。上岗不久,成兴海就用自己的热情和细心融化了一块“坚冰”。那一天,他在居委活动室门口遇到了一位四处张望但不肯进门、也不愿与他搭话的老伯,经外口协管员排摸后才知道,老伯患有红斑狼疮和皮肌炎,离异独居,刚搬进小区不久。成兴海看出了他的故作坚强和内心的孤独,主动与其加上微信,迄今为止的700多天里,每天都会问候老伯,与其聊天。在成兴海的关心下,老伯渐渐敞开心扉,如今还主动关心起了小成的人生大事,专门去人民公园相亲角为他寻觅合适对象。

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是社工们的共同使命和愿望,但仅凭一腔热情,有时还不够。在宝山一村,李士仪注意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90后梅梅。梅梅中专毕业,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长期服药,药物导致了肥胖,也让她变得自卑,阻碍了她实现找工作、走进社会的心愿。李士仪意识到,要帮助梅梅,光为她推荐工作岗位还不行,首先要解除“心病”。为此,她常和居委主任一起看望梅梅,社区里有活动,不管大小,也都会邀请梅梅参加,让其逐渐适应与外界交流。区里、街镇有招聘会,李士仪就带着梅梅一起去,了解岗位要求后再帮助她一起修改简历、练习面试技巧。一段时间后,梅梅成功应聘了电影院检票员的工作。

为了让更多像梅梅一样的居民得到帮助,李士仪决定提升专业素养,为此她通过成人高考,考取了复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并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还通过了社会工作者考试,取得了职业水平证书。与她一样经过努力获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的还有罗店镇宝欣苑三居的代劲。两人都认为,社工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刻要迎接各种挑战,只有突破自我、提升能力素养才能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服务,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关心社工的成长,才能更好打造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基层队伍。宝山区民政局副局长高丹介绍,近年来,宝山区建立了“社工训练营”职业能力培训体系,联合区社区治理学院,通过线上“云上课堂”线下“成长培训”相联动,分层分类开展社工增能培训,实现全体社工年度参训不低于40学时、社工师考试“应考尽考”,优选培育出近400名社工骨干人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