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量化可谓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自本周一A股市场冲高回落后,量化交易“助涨杀跌”“砸盘”“被监管问询”的声音此起彼伏,诸多量化私募还写起了“小作文”自证清白。一直到周四,关于量化的质疑声还没有停止,主观多头策略私募和量化私募间的火药味更是越来越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量化私募人士透露,此前东方港湾创始人但斌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为何量化机构可以T+0,普通股民不可以,要么恢复T+0,要么都不允许!”于是,8月30日晚间,部分百亿级量化私募高管在社交平台发文讽刺但斌持有纳指ETF。8月31日,神农投资创始人陈宇则发文称:“量化不就是割韭菜吗?”
一时间,主观与量化似乎水火不相容。但事实上,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主观与量化是两种投资策略,并非对立面,甚至未来会有多家私募探索融合发展之路。8月31日,但斌就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无论量化还是主观多头,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才能生存。”
九坤投资创始人王琛也表示:“主观也好,量化也好,首要前提是给投资者赚钱。”
量化组团写“小作文”
本周以来,市场对于量化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多家量化私募“组团”澄清相关质疑。
比如,8月28日晚间,九坤投资创始人王琛通过社交平台转发了一篇文章《砸你X的盘,量化才是大A的脊梁!》,并配文字称:“中国量化已经承受了太多莫须有的恶意,说量化砸盘纯属无知,不是傻就是坏。永远满仓的中国量化基金,才是大A的脊梁。”
随后,灵均投资董事长蔡枚杰也转发了上述文章,所配文字与王琛相同。
准星量化创始人汪沛向记者透露,近日已联合几名百亿量化创始人说明自己28日当天的实际操作,并表示量化基金不会执行如此大规模的激进卖出。
聚宽投资还撰文表示,目前国内A股规模最主流的量化产品,主要是指数增强产品和市场中性产品,以聚宽为例,指数增强产品的规模约占到公司总管理规模的85%。量化指数增强产品,是在对标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化的方式进行股票优选,从而获得指数收益(beta)以及超越指数的超额收益(alpha)。因为量化主要预测“相对好坏”,而非“绝对涨跌”,所以量化选股策略几乎都是满仓运行。以聚宽为例,几乎所有产品的股票仓位都≥95%。
主观与量化开启“互怼”模式
除了自证清白,部分量化私募掌门人与但斌隔空“互怼”。
有量化私募人士提供截图称,但斌曾在社交平台转发文章《量化基金,今天砸盘的主力军》,并配文字称:“不太懂量化基金,但是按文中说法,为何量化机构可以T+0,普通股民为何不可以?应该一视同仁,要么恢复T+0,要么都不允许!”
8月30日晚间,两家大型量化私募高管便不约而同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一篇文章《太火了!但斌、桥水都在买!》,并配文字讽刺但斌二季度末持有纳斯达克ETF。
对于量化私募的种种发声,部分私募大V并不认同,甚至发文“怒怼”量化。
8月31日,神农投资创始人陈宇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量化要发展,但是发展的次序、节奏、规模、品种应循序渐进,应服从大局。但现在量化不就是在割韭菜吗?并非‘A股的脊梁’。”
主观与量化为何针锋相对?
事实上,自2019年量化私募快速发展以来,主观多头策略和量化多头策略私募时不时便会传出对立之声,但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二者并非水火不相容。
“客观来看,主观多头策略和量化多头策略只是市场上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而且参照海外市场的发展情况,大多数主观多头策略私募也会采用程序化交易的方式,因此二者不是对立面,而且近年来,两种策略中均涌现出了中长期业绩亮眼的管理人。”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与主观多头策略私募的战火正在逐渐平息。
8月31日,但斌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我对量化交易完全赞同,也认为人工智能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背景下,(量化)发展的越来越快是大趋势。市场很残酷,谁做得好就会赢得掌声,无论量化还是主观多头,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才能生存。”
王琛8月30日也转发文章《主观和量化,谁才是大跌下的软骨头?》,并表示:“我不赞同这篇文章对于主观是‘软骨头’的说法,有吸引眼球之嫌,毕竟主观也好,量化也好,首要前提是给投资者赚钱。”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