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开阳县把农村“五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思路,精准施策,下足硬功夫,全力推进农村“五治”工作提档升级,聚焦农村环境改善,共建宜居新家园。


(资料图)

美丽的穿洞村

下足“治垃圾”功夫,提升乡村“颜值”

“穿洞村‘治垃圾’的口诀是垃圾不乱扔、垃圾有分类、垃圾有用处,积分超市是穿洞村着力开展‘治垃圾、治水’等‘五治’工作的一个有力举措。”穿洞村支部书记卢天志说。

初秋时节,走进穿洞村,清水绕村、青山叠翠,美不胜收,一座座农家小院窗明几净、鲜花满墙,无一例外地会感叹山村整洁干净、环境优美。同时,每家每户,干湿类型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上面清晰地标识了哪些是干垃圾,哪些是湿垃圾,让群众一目了然,增强了群众的垃圾分类环保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生态优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广场和村民家中等地放置干湿类型分类垃圾桶,培养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坚持“治水”和“治垃圾”相结合,聘用当地村民每天对村内河流区域进行巡查,对河流垃圾进行打捞清理,让乡村环境更靓。

农户房屋风貌整治

下足“治房”功夫,提升宜居质量

聚焦重点,开阳县18个乡(镇、街道)紧盯存量房、新建房、闲置房、危房“四类”房,做好“清、建、管、用”四篇文章,打造风貌协调、环境舒适、现代宜居的农村住房。

白墙灰瓦小尖顶、雕花窗户斜屋面、绿植花池围绕农家小院……南龙乡田坎村村民杨维洪说,对于自家房前屋后的“大变样”,他很满意,这都是“治房”政策带来的。据了解,该村支两委通过坝坝会与村民协商,并按照村民的需求,组织改造花池、灶台、厕所等,共同提升乡村“颜值”。

日前笔者从南龙乡了解到,该乡稳步推进农村“治房”工作。同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成立“治房”管理工作服务队,将“治房”工作纳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选调生、驻村干部工作考核范围,为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添砖加瓦。

“治房”工作,群众是主角。该乡把“治房”宣传作为重要抓手,通过LED屏滚动播放视频、集中宣讲会、入户走访、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标语等方式,积极营造“治房”浓厚氛围。

田坎村庭院整治

南龙乡以靓化农房风貌、美化村寨环境为重点,紧紧牵住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这个“牛鼻子”,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设计”“一户一打造”,采取入户走访、举行坝坝会等方式,选取示范户,引导农户自主参与。

与此同时,该乡大力推进自建房排查整治工作,先后举行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专题调度会23次,着力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建立“一栋一策”整治台账,细化明确整治措施、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等。同时,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进行黄红牌挂牌警示,逐一落实责任人、整治期限和整治措施,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让农村环境变美景。

下足除陋习功夫,劲吹文明新风

“以往村里有人去世,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要买花圈、鞭炮,花费不少。现在可以使用村里提供的电子花圈、电子鞭炮,节约又环保。”近期以来,开阳县龙水乡花山村村民杨晓波母亲离世,在丧事简办后,他对“治风”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冯三镇利用赶场天发放“治风”宣传资料

“农村办丧事以前少则五天、多则七天,光吃饭每天就要摆30桌,还有烟酒等花费,一天至少5000元。现在丧事简办,总花销减少一大半。”花山村委支部书记杨雪松给村民算“明白账”。

整治多年的陈规陋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创新思路、以乡风带民风是开阳县各乡(镇、街道)扎实推动“治风”工作的“突破口”。

开阳县冯三镇结合当地赶集日的特点,长期在集镇中心开展“治风”宣传,贴海报、挂横幅、发放宣传单,让越来越多群众知晓“治风”工作;高寨乡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传统的山歌、舞蹈、戏剧、小品等,在微信公众号上有奖征集“五治”宣传视频,发动群众动手“拍一拍”“看一看”“学一学”,提高“治风”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楠木渡镇以在农家院落开坝坝会为抓手,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倡议内容编排成朗朗上口的宣传歌,引导广大村民一起学一起唱,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如今,农村社会风气明显得到改善,文明之花在开阳大地绽放。

图文 杨刚

来源:开阳县融媒体中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