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开始沉迷刮刮乐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31日,财政部发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据:今年6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487.28亿元,同比增加167.47亿元,增长52.4%。

整个上半年,全国一共卖了2738.99亿元彩票,同比增加918.36亿元,涨幅高达50.4%。

而在数据之外,我们翻看社交媒体可以看到,如今的彩票已经成为备受年轻人青睐的“命运盲盒”: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暴富哪个先来。

众多彩票类别中,最受年轻人喜欢的翘楚,当属即刮即得的“刮刮乐”。

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小小彩票站,还是各大商场中的“网红彩票店”,放眼望去,几乎都是90后、00后年轻人们购买刮刮乐身影。

这些年轻人有些“小打小闹”,有些一买就是整整一本,主打的就是“大力出奇迹”。

我们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年轻人真的靠彩票发家致富,但我们能够知道,至少彩票站赚得盆满钵满。

不信你看遍地都是的彩票门店,每一家生意都相当红火。

为何90后、00后年轻人们开始沉迷刮刮乐?为什么现在彩票卖得如此火爆?

年轻人们的彩票狂欢之下,暗藏着隐秘的经济玄机。

是刮刮乐,更是网红“命运盲盒”

提起彩票店,相信大家第一印象都是开在居民区,光顾的顾客都是中年失意者,或者是老年投机客们。

这些中老年男性将人生终极梦想寄托于小小的彩票之上,希望能借此一夜暴富。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年轻人成为购买彩票的主力军,彩票店也与时俱进,花大成本搬进了商场、地铁站。

这些彩票站一改往日千篇一律的老旧画风,有的被做成了快闪店,有的转型成了国潮店。

醒目个性的大logo,充满网红韵味的背景板,趣味十足的标语,不仅更符合年轻人的调性,也为自身赋予了极强的网红属性。

放在以前谁能想象,彩票店竟然会成为年轻人们的打卡地?变成贩卖幸运、快乐、惊喜的地方?

这些年轻人来到彩票店,一起坐下来买几张刮刮乐,他们刮开的不是彩票,而是一种即时反馈式的快乐。

更有甚者,有粉丝买彩票送给偶像当作礼物,朋友间流行起了互送彩票,有人离职时买了一堆刮刮乐送给同事当成临别礼物。

一张小小的彩票,被赋予极强的社交属性,实现在社交媒体上的光速传播。

“去买几张刮刮乐”,不仅是某些年轻人放在嘴边的口头禅,更成为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网红属性被拉满。

“小小彩票也能成就梦想”

每个人都知道,彩票的命中率极低,甚至可能把钱拿去赌博,赢钱的概率都要高一些。

但这并不妨碍年轻人们对彩票投注极大热情,现在的年轻人在购买彩票时,往往出于两种心态。

第一种就是将彩票当成了“疗愈剂”,这些年轻人买彩票不是因为别的,单纯“图一乐”。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996的“社畜”,在职场上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整个人处在一种混沌状态,看不到希望。

这时,只要每天下班来到彩票店买几张刮刮乐,就能用很便宜的价格,带来一点点紧张刺激的感觉,为无聊的生活带来一些虚无缥缈的慰藉,是不是也算一种快乐?

当焦虑和紧张成为年轻人的常态化时,彩票带来的这种疗愈效果,远远大于其本身的实际价值。

第二种就是将彩票当成了“致富方式”,这些年轻人信奉的是“小小的彩票也能成就梦想”。

既然总有人会中奖,为什么不会是自己?

“搏一搏,单车也能变摩托”,一部分年轻人对于彩票的痴迷,正是出自同样的心态。

中500万比挣500万容易得多?

经济学中有一个“口红效应”,意思就是经济越萧条,口红这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越畅销。

而彩票销量大涨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经济不景气,年轻人们的消费欲望依然很强烈,车子、房子买不起,那买什么呢?

彩票这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既可以获得即时的快乐反馈,又带有很强的疗愈效果,自然会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首选。

就好像网上那句流传已久的段子说的一样:

“买彩票中500万,比辛辛苦苦工作赚500万要容易多了。”

彩票,或许已经成为了某些年轻人心中的“希望之光”。

当然了,尽管每个人都有一夜暴富的美好憧憬,但我们还是要在沉迷彩票的年轻人头上泼一盆冷水。

之前有人曾披露过彩票行业的一个行业数据,每卖出100块钱彩票,只有55块被用来兑奖,剩下的45块被用做社会福利和相关管理开支。

换句话说,买彩票本来就是一笔投资和收益严重不对等的“公益行为”。

指望有朝一日买彩票中500万,可能真的比挣500万还要难。

毕竟后者至少还有些希望,前者完完全全就是“看命”,用一句不那么唯物主义的话说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房子买不起,孩子生不起,当被现实的压力压得抬不起头时,刮刮乐这种低成本的快乐,迅速受到年轻人们的追捧。

但最后要说的是,指望刮刮乐来疗愈现实生活没问题,可如果真的想借此实现“一夜暴富”,可能就有些想当然了。

中奖的人那么少,凭什么就一定是你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