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停缴社保的消息引发热议,甚至不少在设计院工作的职员表达了相似的担忧。据了解,该公司员工反映已有3个月未发放工资,且因为停发社保导致不少员工看病困难。随后,南京市劳动相关部门强势介入,约谈南京市建筑设计院管理层,要求该公司兑现承诺,及时补发工资、缴纳社保。截至目前,有员工透露,在有关部门介入后,已补发5月的工资。

今年以来,不少设计院的处境可谓风雨飘摇、朝不保夕,无项目可做成为常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头部设计院正在“跑步入市”,仅今年8月份,便有新疆兵团设计院启动IPO辅导、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在创业板上市。业内专家认为,冰火两重天之下是行业格局的“大洗牌”,预计未来除头部设计院外,中小型设计院都将转化为更为灵活的设计工作室。

凋零 设计院里没有了“光”


(资料图片)

“没有奇迹、没有意外,停工待岗终于来了。”8月20日晚上,就职于苏州某设计院的中层管理人员杨杰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当天临近下班时,杨杰收到公司一则微信通知,要求在25日之前,签订停工待岗协议。该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待处理完当前业务后开始停工待岗;待岗后第二个月开始,按照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2280元发放,五险一金个人部分正常扣除;一个月内,要将未休的假全部休完。杨杰还表示,据上级透露,停工待岗时间至少半年起。

杨杰向记者表示,尽管之前早有准备,但是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刚刚入职的时候,设计院就已经被称为‘血汗工厂’,但是只要努力画图就有钱赚。”杨杰说,“如今的问题是地产行业不景气,今年公司都没有接到什么好项目,全靠应收账款撑着。”面对现状,杨杰表示,大势如此,个人只能随波逐流,打算先放空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一百多公里外的杭州,在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内,入职刚满一年的许肃(化名)刷着同学群里关于设计院的新闻,从“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离职工程师坠楼身亡”到“上海某设计院全体停工三个月”,许肃心情愈发低落。

“平心而论,作为浙江省最顶级的设计院,我们肯定不会到那种程度,甚至当下的福利还不错。”许肃表示,吃饭、理发、购买生活用品等方面院里都有补贴。但对许肃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到手工资越来越低,“行业在下沉,工资只会越来越低,有些领导的收入都是对半砍。”

对许肃这样的外地人来说,工资低意味着在杭州扎根难。三年前,因为被柳永词中“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描述所吸引,江苏人许肃来到杭州读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入职心仪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满怀憧憬地规划在杭州的发展。然而,现在的他早已没有了入职时的期待,“设计院没有了‘光’,我的生活也在凋零。”

上市 头部院逐梦“资本圈”

尽管设计院正面临行业整体下行、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困境,但仍有不少头部设计院逆势而上,冲刺资本市场。7月19日,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规划院”)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苏州市姑苏区首家本土培育上市的企业。6月底,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也披露了招股说明书,表示拟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5.4亿元,并在本次股票发行后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此外,还有中国交建将旗下6家设计院重组后借壳上市,“将水泥企业变身大型设计平台”的操作让业内人士大呼震撼。

“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对公司而言意义重大。”对于上市的影响,苏州规划院董事长李锋认为,公司品牌知名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且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研发实力、经营能力,公司的发展有了强大的支撑。

上市对设计院来说存在着诸多益处,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最直接的好处便是拓宽融资渠道、补充流动资金。以苏州规划院为例,根据其招股书,苏州规划院2022年全年净利润为8023万元,而本次上市募集资金却将近5.8亿元,超过其净利润的7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行业越是不景气,设计院就越要上市。”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形势下,设计院想要从银行贷款是难上加难,而上市所带来的高融资却可以成为度过行业寒冬的重要支撑。”

同时,上市也有助于设计院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市场“觅食”。受早期发展影响,国内大部分设计院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好处是可以在本地区拥有发展优势和资源倾斜,但也因此很难向外拓展市场。设计院上市后,无论在合规经营还是品牌影响力方面都更具优势,能够参与更大范围的竞争。李锋也表示,该公司上市后将继续扎根苏州,并进一步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业务布局。

分化 中等设计院或将消亡

有趣的是,相对于不景气的行业环境和股民“来割韭菜”的不佳印象,不少上市设计院的业绩其实还不错。8月29日,苏州规划院披露的上市后首份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1.55亿元,同比增长5.2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2354万元,同比增长12.17%。8月25日,设计总院的半年报也显示,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4.22亿元,同比增长24.8%。此外,苏交科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0.06亿元,同比增长1.2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71亿元,同比增长3.28%。

“与我们这些私营设计院不同,那些头部国有设计院能够拿到政府的基建项目,相当于有一份兜底保障,挺过行业寒冬问题应该不太大。”杨杰告诉记者。记者在搜集苏州规划院相关资料时也发现,其主要客户是政府部门及与之相关的投融资平台,前三大客户分别是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昆山交通发展控股集团和昆山国创投资集团,合计占营业收入的10.95%。得益于地方的支持,头部设计院能够“跑步入市”也就不足为奇了。

目前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多为中等规模的设计院。“如果普通设计院继续延续过去的经营模式,淘汰是必然的,因为市场上蛋糕少了。”一位业内专家认为,未来的建筑市场将以综合性的大型设计院和专业型的小微工作室为主。该专家建议,中小规模的设计院应当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小微工作室转型,专攻某些细分行业。

危机面前也孕育着行业变革的希望。一位匿名从业者告诉记者:“行业收费标准其实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变化了,过去因为项目多,大家通过拼命加班内卷来挣钱,所以让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得以延续。”该从业者认为,行业寒冬短期内会加剧竞争,但也会淘汰很多不太优质的设计院,“长远来看,也有助于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不过,他也坦承,过程中的阵痛对不少从业者来说是非常沉重的。

江苏经济报记者 樊 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