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期科普知识的分享,大家已经对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两种地方病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本期我们将继续向大家介绍一种较为常见的地方病。它以“山”为名,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它就是克山病。

克山病(Keshan disease,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endemiccardiomyopathy,ECD),始于黑龙江省克山县,故命名为克山病。20世纪五六十年代,病区年发病率超过50/10万,病死率达98%,对病区人民生命与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年发病率已降至0.07/10万以下,发病类型由以急型、亚急型为多,转为以潜在型和慢型为主。本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实质变性、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导致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衰竭。大量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学、临床防治及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本病是一种独立的地方性心肌病。


(资料图)

据介绍,克山病的发病呈明显的地区性、时间性和人群性。本病主要发生在我国由东北到西南的一条过渡地带上,即黑、吉、辽、蒙、晋、翼、鲁、豫、陕、甘、川、滇、藏、黔、鄂等15个省、自治区的309个县旗。我市分布于沽源、张北、康保、尚义、崇礼、赤城、怀来、涿鹿8个县区。此外,克山病主要发生在自产自给的农业人口、特别是贫困农业户中的育龄妇女和断奶后学龄前的儿童。育龄妇女发病比同年龄组的男性多5倍以上,而乳儿几乎不发病。

克山病到底因何而起?市地病所专家介绍,克山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全部发生在低硒地带,患者头发和血液中的硒明显低于非病区居民,而口服亚硒酸钠可以预防克山病的发生,说明硒与克山病的发生有关。但鉴于病区虽然普遍低硒,而发病仅占居民的一小部分,且缺硒不能解释克山病的年度和季节多发,所以还应考虑克山病的发生除低硒外尚有多种其他因素参与的可能,克山病可能是由病毒,尤其是肠道病毒感染或食物真菌毒素中毒引起。

克山病发病前可能有劳累、感冒、精神刺激、烟熏、受寒、热、分娩等诱因。按起病情况,可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四型。其中急型起病突然,常为潜在型或慢型急性发作,也可由健康人实然发病,发病前常有上述诱发因素,起病后迅速发展为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功能不全。亚急型发病较急型略慢,多见于儿童。患者常有咳嗽、气急、精神萎靡、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体征与急型相似。慢型(痨型)起病缓慢,多为健康人在不知不觉中发病,也可从急型或亚急型衍变而来。临床上以慢性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患者多有心悸、呼吸困难、咳嗽、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水肿等症。潜在型由于心肌病变轻,心功能代偿好,一般无自觉症状,常由普查中发现,也可由其他各型经治疗后转变而来,少数患者在劳累后有头晕心悸、恶心不适,休息后即可消失。

对于克山病的诊断,市地病所专家表示,根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奔马律等症状和体征,除外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包疾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应考虑本病。同时要注意其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包疾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的鉴别。

克山病的辅助检查还包括: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表现均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为非特异性改变。化验检查急性克山病患者血清AST、CK及LDH活性增高。慢性患者AST,ALT<1>1,说明前者为肝淤血所致,后者以心肌损伤为主。急性患者可有白细胞增多及血沉加快。

如何预防克山病呢?要点包括:

(1)综合性预防措施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护水源,改善水质。改善营养条件,防止偏食,尤其对孕产妇儿童更应加强补充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镁、碘等。并可治大骨节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

(2)流行区推广采用硒酸钠作为预防性服药。经多年推广,证明可明显降低发病率。通常采用每10天口服一次,1—5岁1mg,6—10岁 2mg,11—15岁3mg,16岁以上4mg。非发病季节可停服三个月。

(3)注意休息及加强管理。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限制或避免体力和脑力活动,提倡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休息能减轻心脏负担,促进损伤心肌恢复。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精神刺激。病情不稳定者应加强随访观察。

(4)流行区推荐使用含硒食盐。农村使用含硒液浸过的种子种植。植物根部施加含硒肥料以提高农作物中含硒量。胡程利 化佩伦 王菊 整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