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您好,我是乒谈。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开始,到现在我已经拥有15年的看球历史了。8月23日,正好也是马琳王皓男子单打名局纪念日。

15年看球历程,跟过重要赛事的直播,看过过往关键赛事的回放,参与过一些民间商业比赛,保守来说我已经至少看过1万场以上比赛了,或许比2万场都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是闭上眼睛,我能记起来的“好球”,好像也就不多那么几场。其余所有看过的比赛,都像某个夏天,我路过小卖铺喝过的冰红茶,早已经忘记了有没有独特韵味。

那么,究竟什么是一场好球?为您分享我内心当中的观点。

01 名局,是好球吗?

无论是职业领域还是民间商业赛,能成为名局的,90%以上都是关注度本身就很高的比赛。比如:奥运会、世锦赛的单打半决赛决赛;明星球员相互之间的比赛......

这样的名局,产生过很多场好球,但是也有一些名局很没有意思。我的观点是:是不是好球,和是不是名局,是不是明星球员对阵,本身没有直接关系。名局、明星球员对阵大部分是好球,但是也有打得很稀烂的。

02 内容丰富,才是好球

对,我最近感悟到一个词——内容,它非常符合我去评判一场比赛是不是好球。

比赛打得很快,内容单一,那就不是好球;比赛打得很漫长,内容单一,那也不是好球;比赛打得看起来好像很激烈,没有多少能沉淀下来欣赏的内容,也不是好球。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比赛我们当时看着对轰对拉很过瘾,但是在人们的脑海里存活不了1年。

比如,你现在还对新加坡大满贯赛能有多少回忆?反正我是没啥了,莽汉互怼的比赛从来都不是好内容,无法展示出来乒乓球的美。

该聊聊好球了。

比赛时长虽短,但是内容非常丰富,人就会产生这比赛很长的错觉,这是好球;比赛拉锯,但是内容非常丰富,从不觉得内容雷同,每一次的出手都是基于当时当地的情景做出最合理的判断和选择,这是好球,人会沉醉其中。

比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男单决赛,被誉为世纪之战是有道理的;再比如,刘国正,这个当时并不是很出名的4-5号主力,却和金泽洙轰出了能流传20多年的佳话。好看吗?真的很好看!

所以,在我看来,内容丰富,即为好球。什么是乒乓球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多样性。

第一、直板横板势均力敌的年代里,比赛大概率是好看的

那个年代,我们既可以看到马琳王励勤,直横谋略型实力型的对决,也可以看到马琳王皓两种划时代直板同台竞技;可以看到老瓦刘国梁马琳3个老阴比互相算计偷袭,也可以看到佩尔森孔令辉王励勤这种横板实力之间的竞技。

他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竞技优势和特点,整体上来说,每场比赛就会呈现出多样性,内容丰富而好看。

举个例子:北京奥运会的2场男单半决赛,王皓对佩尔森,两个人属于都比较老实规矩的打法,但王皓是直板横打领先时代;马琳对王励勤,更多的则是凭借自己的油,搞懵了王励勤。

第二、反胶、正胶、生胶、长胶都在的年代里,比赛大概率是好看的

不普及反胶和颗粒的区分方法了,很简单。

反胶和颗粒共存的年代里,打法上也大概率是多样性的,双反基本就是快弧或者弧快打法,颗粒中大概率会产生削球存在的土壤,当然还有刘国梁、黄文冠、法尔克这种“我解决不了你就解决自己”,攻击起来不留退路的正胶。

这样的比赛,内容方面也是很丰富的,你去看每个球员的想法不同。比如说一场攻削比赛,攻球方内心思考的是我怎么长拉短调去给自己创造爆冲的机会,削球手想的是怎么突出自己的旋转变化和节奏变化。

当然,像朱世赫遇到王励勤王皓这种大力士或者反手怪物的时候,内心一定会有一万只羊驼飘过:“靠,皓子反手直板横打拉前冲,你是人类吗;大力太猛了,真是一点都削不住啊,你给我点借力空间啊”。

第三、速度力量落点旋转节奏弧线,6要素同等重要的年代里,比赛大概率是好看的

现在很多人对于乒乓球六要素的认知是错误的,比如我经常看到这样的评论:“速度太慢了,力量太小了,旋转太弱了......”

速度快一定好吗?未必;力量大一定好吗?未必,旋转强一定好吗?未必。

速度快慢、力量大小、旋转强弱,这是3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少了任何一个,矛盾都不会成立。一阴一阳才是道。

速度:

前面打得很快,突然慢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节奏变化。比如,拉前冲弧圈球,突然放慢节奏,转而拉下降期,拉加转或者高吊,增加旋转。

前面打得很慢,突然快一板,将击球点提前,比如高点期的贴防、快带、反拉,都是节奏变化和好球。

力量:

前冲打出突然性,速度落点旋转俱佳,时速100多公里当然是好球。但有时候,减力档一下,让对方来不及反应,同样也是好球。

很多教练会将力分为10成,优秀的球员能够感受到不同力量成级的差别,也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几成力。有时候,反而力量大会害了你。

旋转:

同样的道理,能搞出死转是能力,但你不可能板板死转吧,正是基于此,所以产生了假动作和迷惑性的空间。

前段时间和球迷交流国际乒联的改革,大部分人认为:38-40的改革,基本上可以说是很成功的;但是40-40+的这一次改革,还有赛璐珞到塑料球的改革,直接让这项运动开始走上灭亡之路。

如今的乒乓球比赛,球员们不得不将力量作为第一要素,背离了乒乓球本身高难度高技术高优雅的属性,成为了低配版本的网球。

所以说,国际乒联的改革,直接是导致了乒乓球这项运动六要素的失调,力量要素占比过大,压制了其它要素的空间,尤其是旋转、速度、落点。

因此,从2014年以后,比赛越来越趋同,莽汉互怼毫无个性,内容单一,自然也就很难再出现好球。

最后我重申自己的观点:一场好球,核心在于内容是否足够丰富。面对一场内容丰富的好球,你就会不得不感慨于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优雅、个性、创造力,当然还有难度。

基于此,我决定从零开始,看1000场好球,做个《1000场好球专栏》,用数据去分析每场比赛的胜负手,希望朋友们追更捧场,我是乒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