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经济参考报》8月17日刊发文章《新业态提升暑期旅游“热度”》。文章称,“此时,您将穿越到百年前的平遥城,从一名观众变成汇字号张东家、李掌柜,铁匠铺的王老三,绸缎庄的赵夫人,以及给镖师们送行的众乡亲……”在古城旁的“沙瓦”剧场里,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正在循环上演,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访。
(资料图片)
近期,国内暑期旅游市场延续火热势态,沉浸式项目、深度体验游等各类新产品新业态受到市场关注,进一步助推产业发展活力。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催生出旅游产业的新业态,对于国内文旅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未来应当进一步鼓励文旅行业观念的转变,激发产业创新发展活力。
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宋慈怡和朋友看完《又见平遥》表演后仍沉浸其中,“剧场里街巷细节做得都很到位,演员情感表达也特别流畅,我被山西人的‘道义’深深打动了。”宋慈怡说。
平遥县印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经理孔令娟告诉记者,今年暑期,《又见平遥》平均每日演出场次比2019年暑期每日增加了1至2场。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剧目推出第一年我们的观演人数是26万人次,而今年仅上半年就已有33万余人次。七月一个月我们演出的观演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上座率达98.16%,演出收入超过2100万元。”孔令娟表示。
近期刚刚升级开放的西安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则融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沉浸式展现了唐朝市井文化,新增《簪花仕女舞》《万邦来朝》《长相思》《琵琶行》等四台演出和其他游玩项目。
来自山西的游客郝婷婷与朋友专程前来长安十二时辰打卡,在附近的汉服店做了完整的唐代妆造。“街区时不时还会有唐玄奘、杨贵妃这样的NPC前来打招呼,犹如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大唐盛世。”郝婷婷说,“唐诗里的胡姬酒肆、琵琶行、将进酒在这里都变成了现实,沉浸在其中,仿佛自己真的变成了唐朝人。”据了解,重新开放以来,街区门票通常提前两天就会售罄。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旅游市场复苏,类似于《又见平遥》等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迅速恢复营业,不少项目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大型演艺项目对旅游目的地的带动作用显著。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发布20个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升级提供了重要样本和借鉴,推动沉浸式文旅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根据文旅部数据,今年二季度旅游演艺演出场次4.11万场,环比增长50.55%;演出票房收入47.75亿元,环比增长109.43%;观众人数2296.25万人次,环比增长42.12%。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群众对文旅消费的要求也在提升,对体验感和参与感的需求催生出产业的各种新业态。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暑期下半场后,除了沉浸式项目,更多细分市场产品受到了关注,同样注重深度体验的民宿、城市漫步(city walk)等项目也获得了消费者青睐。
“吹吹海风,吃吃海鲜、玩玩冲浪,慢慢玩嘛!”到广东惠州游玩的大学生罗茜被海滨风光吸引,在民宿平台上订了周月租延长出行,“民宿就像家一样,还能做饭洗衣服,我打算再待上半个月。”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暑期以来,平台上的海滨浴场、冲浪的笔记攻略分别同比上涨320%和110%,city walk搜索量环比上月增长150%,笔记攻略增长了105%。主打深度体验的民宿周月租的需求火爆,美团民宿数据显示,暑期以来,按周或月预订的民宿订单量同比涨超200%。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city walk等新趋势的出现,深度游、舒适游、文化游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游玩新方向,这将催生出新的消费模式,带动文旅、住宿、餐饮、休娱、交通等各类消费业态提质升级。
“以往的文旅项目更多是单方面的展示,而现在的游客更希望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度体验当地的美好生活,这就需要更多互动和交流。”戴斌说。
暑期以来,国内旅游市场延续了火热的发展势头。去哪儿大数据显示,进入7月份以来,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四成,国内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1.4倍。
戴斌强调,对于未来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在观念上进一步更新,将提升游客文旅体验作为产业发展的抓手。“同时还应当关注发挥年轻人的创造能力。年轻人在推动产业发展创新方面具有积极的活力,文旅产业新业态在适应年轻人对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生活方式。”(记者袁小康、李亚楠、马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