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社融数据为何不及预期?

从历史情况来看,7月属于三季度伊始,信贷冲量的规模有所下降,因此新增社融一般处于阶段性低点,算是“淡季”。但本次数据明显弱于季节性表现,而且低于市场预期。东北证券认为,主要原因在于:

1)在财政发力前置的要求下,今年新增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在6月基本发完,政府债对社融的支撑明显减弱;

2)5月底央行窗口指导后,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大幅放贷一定程度透支了7月需求;

3)7月疫情再起,对预期仍有扰动,居民企业加杠杆情绪回落;

4)停贷事件后,期房购买信心受损,房地产低景气度拖累居民端杠杆。

7月社融数据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背后的含义有两点:第一,目前实体经济的信心仍然偏弱;第二,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

当前国内疫情仍有反复,预计短期国内经济仍会受到疫情抑制,但是对未来几个月的经济形势不宜悲观。因为7月的经济迎来三个阶段性扰动,地产预期走弱、局部疫情扩散、高温影响,使得主要经济金融指标不及预期。

但是,7月底层的经济逻辑并未受到破坏,因为出口持续高景气,基建投资偏积极。而三季度是我国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的关键时间段,稳增长政策的发力有望对我国经济构成支撑。因此,7月的金融数据并不会改变下半年继续复苏的基调。

不过,目前的问题在于,金融体系层面并不缺钱。金融同业利率维持极低水平,继今年4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首次超过社融增速,7月 M2同比增速再创今年以来新高。似乎资金主要淤积在金融市场,没有通畅地流向实体。

而需求方面,作为社融主要支柱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303亿元,其中居民贷款同比少增2842亿元,成为社融的主要拖累分项。

由此可见,当前居民与企业的信心依然偏弱,预期修复基础仍需巩固。对居民而言,主要矛盾或许在地产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