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看见过这样的一幅景象:一群穿着红马甲的青年在河道边走走停停,他们在纸上记录水质,或用手机拍下两岸破损的护栏,并随手拿起夹子清理河道垃圾……这是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市志愿者指导中心”)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河小青”巡河护河志愿服务的常见场景。


(资料图)

记者从市志愿者指导中心获悉,近年来,该中心动员志愿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生态环保宣传模式,打造“一起来巡河,共筑清水梦”等活动品牌,累计发布环保类志愿服务活动约5.16万个,上岗志愿者超30万人次,引导广大青少年为绿水青山作贡献。2023年,市志愿者指导中心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第九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并被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广州市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

青年志愿者向市民群众开展互动体验游戏。

全市已构建“纵横交织”的“河长制”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市志愿者指导中心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团市委的指导下,目前全市已构建了“纵横交织”的“河长制”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在纵向,依托各级团组织建立“市—区—街(镇)—村(居)”四级“河小青”志愿服务队伍,引导本辖区青年志愿者注册入队;在横向,培育环保类青年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新生活环保总队、绿天使环保总队、传说广州志愿服务总队等环保类青年社会组织的典型示范作用。

此外,市志愿者指导中心依托志愿驿站、康园工疗站、青年地带、社区志愿服务站开展“河小青”志愿服务;依托“志愿时”系统实现“河小青”招募、培训、配岗、执行、评估、激励全流程实现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依托羊城志愿服务基金会、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筹集生态环保志愿服务资源,累计支持经费超过100万元,切实打造志愿服务阵地、平台、资源“网络”。

引导广大青少年“共筑清水梦”

水环境治理,青年应展现担当。近年来,市志愿者指导中心打造“一起来巡河,共筑清水梦”活动品牌,引导青少年成为“河小青”志愿者,参与到治水志愿服务中。

“河长制”进社区没有阵地,公众参与的程度不高,这是广州实现“开门治水”面临的一大难题。为破解阵地难题,广州依托沙面志愿驿站、流花湖志愿驿站等11个驿站挂牌成立“绿美广州·志愿治水驿站”,打造全市“河小青”青年志愿服务宣教阵地,并围绕“知水”“治水”“乐水”主题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形成“一区一特色”的“绿美广州·志愿治水驿站”矩阵。

“‘绿美广州·志愿治水驿站’是卧虎藏龙的地方,沙面驿站的站长马雪萍、从化欣荣宏广场驿站的余文威都是优秀的民间河长、专业的治水志愿者,可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朋友参与到治水志愿服务当中。”市志愿者指导中心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打造的一批精品志愿治水项目,备受中小学生志愿者的喜爱,如:“传说河涌”“碧水羊城”河小青骑行、小小“巡河卫士”水文化科普、“志愿一夏”巡河护河等。

关注到中学生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今年暑假,市志愿者指导中心还发起了“低碳环游 守护家园”中学生志愿服务,希望能够动员广大的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治水当中。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新生活环保总队的中学生志愿者小庄参加了沙面走巡活动。参加巡河护河活动,也让他认识到身边河流的情况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实践中,看到河流环境在志愿者的努力下有所改善,激励我要坚持做‘河小青’,为保护河流贡献一份力量。”小庄说。

创新宣传模式引导更多青少年为绿水青山作贡献

“开门治水”“人人治水”,需要久久为功。近年来,市志愿者指导中心创新生态环保宣传“趣”模式,引导更多青少年为绿水青山作贡献。

例如:依托分布街头巷尾的63间志愿驿站,市志愿者指导中心通过趣味问答、生态普法等形式宣传保护母亲河、植树护绿、节能环保理念,吸引青年父母、少年儿童流连驻足;率先提出“志愿服务盲盒”,打造“巡河护河志愿服务随手拍”“最美巡河路线”;策划“垃圾分一分 广州美十分”“节能降碳”“志愿治水”等微视频课堂。

“我们希望通过潮味十足的宣传形式,向广大青少年传播绿色低碳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让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种子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表示,将继续以“河小青”志愿服务行动为主要抓手,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构建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新格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姝泓图由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