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团队


(资料图片)

联合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昆山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

在惠州市南昆山自然保护区

发现了

新物种——广东溪蟾(Bufo exiguus)

中山大学高级工程师王英永介绍

本次发现的广东溪蟾体型较小巧

成年雄性体长43.2~43.3mm

成年雌性体长48.5~52.4mm

与哀牢溪蟾并列为

蟾蜍属已知最小物种

除此之外

广东溪蟾还具有以下特征

鼓膜隐蔽

耳后腺小,呈橄榄形

不具附褶

体背具浅色脊纹等形态学特点

可区别于同属其他物种

广东溪蟾是蟾蜍属内单系群中

一支独立的谱系

与所有已知

具有在溪流中繁殖习性的蟾蜍

亲缘关系相距甚远

表明蟾蜍属内部部分种类

对溪流的适应

是多次独立演化的结果

并不支持溪蟾属的有效性

广东溪蟾已知仅分布于模式产地

即惠州南昆山

截至目前

南昆山自然保护区

发现两栖动物2目8科42种

其中

已有3种两栖动物

将南昆山作为模式产地

分别是南昆山琴蛙南昆山角蟾和

本次发现的广东溪蟾

“相比其他动物类群

两栖动物更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因此常被作为

反映自然环境优劣的指示生物”

相关专家指出

两栖动物迁移能力较弱

物种分化易受地理隔离影响

保守的形态学特征

也令两栖动物具有较高的隐存多样性

期待将来广东

能有越来越多的新发现!

来源:大湾区之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