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刘心雨 曹茜茜

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广电总台等有关单位,在北京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使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这是广电总局继“超前点播”“弹幕失控”等问题后的又一次重大行动,是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关系到广大观众的切身利益。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智能电视走入千家万户,丰富了观众的视听选择。然而,智能电视的“智”却不仅仅用在功能上,随之而来的还有花样百出的“智能化”“套娃式”收费模式。观众除需要付费观看节目,还要面对各种“隐藏款”收费项目,如限制高清投屏、付费超前点播、会员终端不兼容、会员分级体验还细分领域等。可谓处处下“套”、洼洼有“坑”。

观众购买电视机和电视服务,本意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并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然而在“套娃”收费模式下,观众的合法权益被剥夺了,被迫陷入“一充再充”的消费“陷阱”,使得智能电视成为了“摆设”。

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实质上是把“遥控器自由”还给观众。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观众的合法权益。此次召开的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就释放出鲜明的信号:对久治不愈的种种乱象,国家要动真格了。多部门专项整治,对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三大体系提出不同的整改要求,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要求今年年底前看到初步成效。这,无疑是针对消费者痛点的“重拳出击”。

当然,电视收费背后,有一条复杂的产业链,涉及不同的利益分配,相关整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随着多方共同协作、合力共治,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应该是可期可盼、水到渠成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