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迎来快速发展后,氢能作为公认的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根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氢气产量为3342万吨,同比增长近60%。2021年,我国氢气产量约3300万吨,居全球第一,约占全球产量的30%。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能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到2060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


【资料图】

氢能的投资机遇也在被越来越多人所看到。天风证券6月的研报表示,绿氢平价可期,关注下一个从0到1行业的投资机会”。基金经理杨宇近期也指出,站在当前时点,旗帜鲜明地看好氢能源行业的发展。

杨宇

基金经理

拥有清华航天和北大光华双重学历背景,兼具3年产业经历+6年制造业研究经验,拥有6年证券从业经验,2021年9月起担任基金经理。

★ 2006-2010就读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 2010-2012就读于中国航空研究院飞行器设计专业

★ 2012-2015担任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体技术部工程师

★ 2015年-2017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 2017年7月起至今从事新能源研究,2021年9月起担任基金经理。

过去市场将氢能看作一种主题进行投资的,实际落地的应用面窄。从今年开始,我们认为氢能源行业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氢能源很像2015年、2016年的光伏和锂电池行业,市场空间可能更大。

绿氢、灰氢和蓝氢

由于氢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化石燃料中,所以氢能并不像太阳能、光能、风能那样可以直接运用,而是需要通过制氢技术进行提取的二次能源。

既然要提取,那么就会有不同的方式,所以,按照氢能生产来源和生产过程的排放情况,氢能又被分成绿氢、灰氢和蓝氢。

氢能分类(根据不同制氢方法).资料来源:中银证券

绿氢听名字就知道是最环保、最绿色的,它主要是通过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将电能通过电解质水制氢设备转化成氢能,制取过程中基本只产生水,碳排放几乎为0;

灰氢听起来就没那么环保了,它主要是通过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化石燃料的燃烧机以及工业加工的副产品所产生的氢气,生产过程中会伴随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还有蓝氢,是在灰氢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捕获、封存了二氧化碳,减少了大概90%的碳排放,进而也实现了低碳制氢。

氢能源产业链

我们认为氢能源是在众多新变化、新技术中置信度最高的,它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整个氢气已经进入了商业化发展第一个阶段,就是电解水制氢,用绿氢来制备氨、甲醇、航空煤油;而后续第二个阶段就是重卡、轻卡物流车燃料坚持放量的阶段。

完整的氢能源产业链

资料来源:毕马威分析、开源证券

如果从制氢端和用氢端来看:

在制氢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商业模式是电解水制氢。这一商业模式的诞生,本质是因为风电、光伏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太多了。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边际成本是0,只要有风、有光照,它就会发电,这导致消纳出现了明显的压力。当这些电用不掉的时候,就需要想办法把它用掉,这就催生了电解水制氢的商业模式。

很多风光大基地都有风电光伏项目,在这些项目上配置电解槽,本质上是为了储能。电解水制成氢气后,它可以用来再次放电或者合成广泛应用于化工的各个领域的氨。

用氢端主要就是氢燃料电池。我2019年刚开始关注燃料电池这个行业时,1千瓦的成本是2万块钱,而现在它的成本是3000到4000块钱。在这三年里,燃料电池的成本下降了80%,再下降50%就可以实现平价,也就是每千瓦成本1500到2000元。第一步的降本主要靠国产化,这一步的降本幅度已经达到了80%。和光伏平价类似,进入平价时代也将较大推动绿氢的普及发展。

今年有什么新变化?

第一是,绿氢制备产业链中的上游电解槽今年有巨额增量,为未来发展吹响号角。今年前六个月国内对上游电解槽制氢项目需求是达到了16GW以上,而去年全球出货仅700MW左右。

今年巨额增量的逻辑在于,东北布局了很多风光项目,而风光项目的增长不仅带动储能电池的增长,也带动了电解制氢的需求,因为制氢本身属于化学形式的储能方式。目前三北地区的这些项目已经形成了风光储氢一体化模式,这些风电项目带动电解槽招标量是十分强势的,因此整个行业未来两年增长的确定性还是非常强的。

燃料电池成本仍然有下降空间,终极能源决定投资价值。所谓燃料电池就是氢能源车。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测算,2025 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左右。

2016-2022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及增速,资料来源:中汽协、香橙会氢能数据库,中银证券

在碳中和政策的背景下,燃料电池相较于电动车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长距离运输、重卡等。燃料电池成本在2019年至今三年的时间成本降低了80%,现在燃料电池只需要再降低一半,就可以实现和传统燃油车的平价。

另外,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了氢能源是人类实现可控核聚变之前最佳的能源解决方案,所以说氢能未来一定有广阔的使用空间。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