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那么几条河,因其“水脉合着史脉”,观尽沿河的沧桑变迁,形成独特的文化视角,遂而成为一个地域的标志。蒲汇塘就是这么一条河。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四季,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蒲汇塘》。今天,你将听到的是《蒲溪潺潺》中的第二篇《无法磨灭的风景》节选。一起跟着声音,看看作者儿时记忆中无法磨灭的风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儿时的记忆中,蒲汇塘是一道永远无法磨灭的风景。

一年四季,蒲汇塘永远是孩子的乐园。那时的冬天,远较现在寒冷。凛冽的朔风里,河面冻得坚硬,可以在上面滑冰,一块块砖瓦片把握好角度投掷冰面,可以滋溜溜滑出好远好远。春风里的点点白帆,远处的大风车,净碧天空朵朵变幻的白云,让孩子们无限遐想。黄梅季节,一场豪雨过后,河滩两边尽是渔网,一网下去几乎都有收获。真不知道,那时河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拱水鱼”。夏秋季节,当然是天然的泳池,而河道里不时经过的运送西瓜的船只,更是男孩子的福音。几乎每个会游泳的男孩会跟随船只旁边,趁船老大警惕的眼神稍有懈怠,便会眼明手快从船上麻利地“拿”了一个西瓜,迅速压在裆下若无其事地离开,一会儿便与同伴在岸上甜滋滋地分享。这几乎是每个孩子的顽劣举动。秋冬之交,蒲汇塘河面上便会设置许多蟹簖,捕蟹季节到了,盏盏昏暗的灯光下,伴随着大人忽明忽暗的抽香烟火光,会听到屑屑沙沙的声音,那是蟹顺着蟹簖爬行的信号,于是一只只肥硕的螃蟹便成为次日的美味。

历史的叙述里,蒲汇塘上溯太湖,下接黄浦,尽享舟楫之利,是一条重要的交通水道。明清时,青浦、松江的稻米,杭嘉湖的丝绸,经由这条河流运入上海。蒲汇塘两岸,七宝、虹桥一带的棉纺织品、纺织工具,亦依靠这条河流外运,对沿河两岸村镇的形成、发展、兴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七宝、虹桥、新桥……这一串蒲汇塘畔明珠的光彩里无不闪耀着她的光泽。樯橹连接,云帆片片是蒲汇塘的风采,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除了那些捕鱼的小舟、绍兴的“脚划船”,蒲汇塘上还有定期航班,往来于泗泾、青浦乃至上海市区。

日前,闵行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四季,我们邀请了文来初中的青年才俊来诵读《蒲汇塘》。

蒲汇塘位于上海市的西南方向,跨松江、闵行、徐汇三区的部分地区,不算长,不到20公里,但它却是上海西部一条重要的河流。蒲汇塘的中端在闵行区的七宝镇。在这个千年古镇上,有一座横跨两岸的三孔石拱桥——蒲汇塘桥,是明正德十三年(1518),由当地人徐寿、张勋筹资建成,距今整整500年。曾备受战火洗礼,几经重修,屹立不倒。早在1963年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蒲汇塘桥上每天人流攒动,摩肩接踵,桥下静静流淌着的便是千年之河蒲汇塘。站在桥上,望西,是松江的九亭镇,泗泾镇。望东,则是闵行区的虹桥镇、徐汇的田林、漕河泾街道。细细探究,这里水脉相通、文脉相连、人脉相亲,有着农耕文明时代的足迹,使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江南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同时这里也有着近现代社会发展、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印痕,是从闭塞乡村走向文明城市的希望之河,找到了通向光明的去路,海派文化熠熠生辉。

可以说,蒲汇塘一路上所经之处无不是人文荟萃之地。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正因为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从而变得卓尔不凡起来,让潺潺流水声也如此清灵。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蒲汇塘还散发着“红色文化”的光芒。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在蒲汇塘沿岸构筑了绵延数十里的碉堡阵地,在攻克过程中,许多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倒在了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所以蒲汇塘是值得后人为她树碑立传的。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