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腐事件已发酵多日,医药生物板块的悲观情绪仍在持续,自8月7日以来连续4个交易日,超过半数的生物医药个股发生下跌,一品红、翔宇医疗等个股跌幅在10%以上,东诚药业、赛托生物等个股并没有止跌迹象,且医药生物指数一周来最大跌幅达到5.05%,说明这一事件仍在发酵。


(资料图片)

从财务报表数据分析来看,排除医药流通、医院后的432家医药企业,平均销售费用占比和研发费用占比为23.98%和11.43%。而销售费用占比高过行业平均,研发费用占比低过行业平均,政府补贴占归母净利润高的企业,一定程度上成为本次事件需额外关注的医药企业。与此同时,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逻辑和发展格局,也必将因为此次事件发生颠覆性改变。

医药反腐拉开序幕,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

医药生物行业领跌两市,与近期的产业政策有很大关系。伴随7月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的召开,一场针对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反腐风暴拉开序幕。

本次会议强调,要以监督的外部推力激发履行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由于此次集中整治明确指向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医药企业因此成为反腐的关注对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今年曾披露一个案例: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医院以3520万元买入,中间的回扣,居然被医院院长吃掉1600万元。这一案例足以说明医药行的不正之风。

随着医药反腐风暴的展开,不只是医药代表群体人心惶惶,国内部分学会预定于近期召开的相关学科学术会议也集中发布通知宣告延期。据不完全统计,8月以来短短数日间,至少有10场即将举办的医药行业学术会议、论坛等宣布延期。此外,还有部分学习班、培训班也在近日宣布延期举办。

高销售占比、低研发占比药企值得警惕

本次医药反腐风波聚焦于医药上市公司,引来市场关注。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认为,排除申万三级的医药流通、医院行业之外,疫苗、化学制剂、生物制品等多个行业是医药反腐风波关注的领域,其中那些研发投入低而过于依赖销售,同时政府补助占利润比值较高的药企值得警惕。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选取销售费用规模及占比、研发费用规模及占比、补贴占净利润比等5个代表性指标,设置权重系数,并依据行业内排名进行得分计算,最终找到在“轻研发、重销售、高补贴”方面最突出的20家医药企业。

从行业来看,这20家企业中,化学制剂、原料药、生物制品行业最多。这20家企业的平均销售费用占比为41.68%,平均研发费用占比为4.27%,远高于432家医药企业(排除医药流通和医院)的平均销售费用占比23.98%和研发费用占比11.43%。

以神奇制药为例,2022年销售费用达到10.03亿元,销售费用占比为41.98%;而研发费用只有0.46亿元,研发费用占比仅为1.93%;此外,当年归母净利润0.48亿元,政府补助占比达到17.52%。

图表:重销售、轻研发的部分医药企业名单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两年来医药47股回撤超过70%,医药反腐背后折射经济发展转型之痛

医药生物行业迎来有史以来最严控的行业政策,使得多数药企跌幅较大。而纵观2021、2022年,医药板块表现整体不佳,这两年指数分别下跌5.12%和18.81%,均跑输同期上证指数。个股来看,两市有47只个股当前股价较2021年以来高点,回撤幅度超过70%。康希诺、英科医疗和康泰医学回撤幅度最多,均在83%以上。从行业来看,2021年以来股价回撤较多的个股主要在体外诊断、医疗消耗等行业。2021年以来的数据表明,近期医药板块的快速杀跌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医药行业的发展逻辑产生了更迭。

图表:2021年以来回撤幅度较大的医药股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分析发现,不只是医药行业,房地产、教育两大行业上市公司也是2021年以来市场调整的重灾区。而这一情况从宏观数据来讲,折射出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某些产业及原有的发展模式等面临调整,企业需要强化研发等自有实力。

2018年以来,对中国是否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议论较多。进入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中等水平。而当中国人均GDP突破这一标准后,面临的却是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甚至在中等收入这一水平内很难实现突破——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即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动力难以适应高收入国家的发展要求,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最终出现的一种发展停滞状态。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143.84美元,自此人均GDP还在稳步增长,但相较2008年至2013年的高增速时期明显放缓。最新数据预估,2022年中国人均GDP为1.27万美元,距离公认的2万亿初级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一步之遥”。

制作: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数据来源:巨灵财经

从这一数据结果看,虽然目前中国人均GDP仍在小幅微涨,但也不能说明中国就完全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因为相较10年前的高增长时代,目前经济增速已然放缓。在此背景之下,国内经济增长形式由原来依靠出口自然资源,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发展制造业等情况,需要转变为高端制造、新产业等科技形式,企业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向高质量产品过渡,最终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这一发展的基本逻辑也适用于医药行业。这一行业虽然有永续经营特点,但疫苗、创新药、化学制药等企业需要不断通过药品研发增强产品竞争力,从而打开市场知名度,进而形成正向循环。但如果是通过“搭便车”“寻租”等不可持续的方式拉动企业营收增长,企业硬核技术并不过硬,则并不能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发展观”背景下,自2021年以来,地产和教育相继成为A股调整幅度较多的行业板块,行业发展格局随之改变,当前的医药行业也与之类似。

如果说反腐表面上是挤出了某些药企中的水分,实则是为行业的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唯有走这种“内重研发、外靠市场”的行业发展路线,才能符合中国要彻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发展格局。

本文源自: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