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归去来兮辞·序》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如果这12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归去来兮辞·序》阅读答案相关的文章。

篇1:《归去来兮辞·序》阅读答案

《归去来兮辞·序》阅读答案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元储粟,生生①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③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④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⑤。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⑥,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注释]①生生:维持生计。②靡途:没有门路。③家叔:指陶夔,曾任大常卿。④**:指军阀混战。⑤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⑥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⑦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7.下列句中的以 与家叔以余贫苦 的以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扶苏以数谏故

C.策之不以其道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对文段中的.人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陶渊明幼时家穷且孩子多,生计维艰,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产生过出去做个小官的念头。

B.由于当时社会动荡,陶渊明不想远离家门做官,表明了官道并非他的追求。

C.在彭泽为官没多少天,就想家了,反映了他不求上进的工作作风。

D.后来嫁给程氏的妹妹去世,赶紧弃官奔丧去了,是因为他十分重视亲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幼稚盈室(    )②会有四方之事(    )

③违己交病(    )④皆口腹自役(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2分)

译:

(2)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2分)

译:

参考答案:

7.B 8.C

9.①满 ②恰逢 ③困苦 ④差使

10.⑴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⑵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译文: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离家长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着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篇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阅读答案

(12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元储粟,生生①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③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④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⑤。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⑥,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⑦。

篇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阅读答案

【注释]①生生:维持生计。②靡途:没有门路。③家叔:指陶夔,曾任大常卿。④**:指军阀混战。⑤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⑥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⑦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7.下列句中的“以” 与“家叔以余贫苦” 的“以”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扶苏以数谏故

C.策之不以其道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对文段中的人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陶渊明幼时家穷且孩子多,生计维艰,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产生过出去做个小官的念头。

B.由于当时社会动荡,陶渊明不想远离家门做官,表明了官道并非他的`追求。

C.在彭泽为官没多少天,就想家了,反映了他不求上进的工作作风。

D.后来嫁给程氏的妹妹去世,赶紧弃官奔丧去了,是因为他十分重视亲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幼稚盈室(    )②会有四方之事(    )

③违己交病(    )④皆口腹自役(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2分)

译:

(2)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2分)

译:

参考答案:

7.B

8.C

9.①满 ②恰逢 ③困苦 ④差使

10.⑴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

⑵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译文: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粮,找不到维持生计的办法。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离家长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来。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感到烦恼,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急着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篇4:《归去来兮辞·序》阅读题及答案

1: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参考答案:

1:C ①用来 连词 ②把 介词 ③因 介词 ④用来 连词

2: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的意思是,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二:

1.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生:维持。

B.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找。

D.非矫厉所得——矫厉:造作勉强。

2.下列有关“以”字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语句不能分别表现陶渊明“想做官”而又“想辞官”的一项是( )

A.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B.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C.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②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D.①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参考答案

1.C

2.B

3.B

4.(1)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谋职,)于是(我)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2)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参考译文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篇5:归去来兮辞阅读答案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③。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④。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⑤。寻⑥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⑦,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注】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③非矫厉所得:这是勉强不得的。④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⑤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⑥寻:随即,不久。⑦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骏奔,即去祭祀。

3.下面加点词语古今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耕植不足以自给B.幼稚盈室

C.质性自然D.于是怅然慷慨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D.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5.翻译下面的句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译:亲戚朋友大都劝我出去做个小官。

B.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译: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译: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译: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请求免去自己的职务了。

6.陶渊明辞官离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阅读答案:

3.B(“幼稚”:形容词作名词,孩子。今形容见识少,没经验。)(3分)

4.D(①④用来。②把。③因)(3分)

5.D(“自免去职”应为“自己弃官离职”)(3分)

6.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答案意思如此即可得3分)

篇6:归去来兮辞阅读答案

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①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②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③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答案】B

试题分析:“景”通“影”,日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B.善万物之得时 善:好

C.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要D.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应

【答案】B(羡慕)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答案】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答案】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D.门虽设而常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答案】D

6.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为倒装句。

7.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吾谁与归

? ?D.大王来何操

【答案】C(介词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

8、默写文中划横线处的句子内容。

【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答案】B

10.用“/”给以下文段断句并加以默写。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答案】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篇7:《归去来兮辞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于时**未静

今义:风浪,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古义:____________

2. 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 古义:____________

3. 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古义:____________

4. 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

5. 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引而不发()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2. 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信将疑()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 绝

请息交以绝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不相干()

4. 辞

归去来兮辞()

辞不赴命()

停数日,辞去()

动以朝廷为辞()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乐琴书以消忧( )

2.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3.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4. 眄庭柯以怡颜( )

5. 悦亲戚之情话( )

6. 乐琴书以消忧( )

7. 倚南窗以寄傲( )

8.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 乐夫天命复奚疑!()

4.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5.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6.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参考答案

一、“衡”通“横”。

二、1. 战乱;2. 拐杖;3. 知心话;4. 行人;5. 深远曲折的样子。

三、1. 端起/开弓、拉弓/举起;2. 将要/且,又/扶、持/拿,用/将领;3. 断绝/横渡/全然、绝对;4. 古代的一种文体/辞谢/告别/借口。

四、1. 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2. 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3. 日,名词做状语,每天;

4. 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5. 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悦;

6.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7. 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8.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喜好、羡慕。

五、1. 宾语前置句 既然世俗与我相违背,我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2. 宾语前置句 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

3. 宾语前置句 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4. 状语后置句 农人们把春天到来的消息告诉我,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

5. 被动句 既然自认为内心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呢?

6. “门”前省略介词“于” 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们守候在家门口。

篇8:《归去来兮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归去来兮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①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②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③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答案】B

试题分析:“景”通“影”,日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 绝:断绝B.善万物之得时 善:好

C.感吾生之行休 行:将要D.聊乘化以归尽 乘:顺应

【答案】B(羡慕)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答案】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乐琴书以消忧 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答案】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D.门虽设而常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答案】D

6.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为倒装句。

7.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吾谁与归

? ?D.大王来何操

【答案】C(介词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

8、默写文中划横线处的句子内容。

【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答案】B

10.用“/”给以下文段断句并加以默写。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答案】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篇9: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并序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序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译文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序文注释

(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5)脱然:不经意的样子。有怀:心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6)靡途:没有门路。

(7)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8)诸侯:指州郡长官。

(9)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10)见:被。

(11)**:指军阀混战。静:平。

(12)惮:害怕。役:服役。

(13)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4)眷然: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何:什么。则:道理。

(16)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

(17)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8)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0)怅然:失意。

篇10: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

3.积累文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

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辞”的特点。2、朗读课文。3、学习序以及文章第一段。

一、导入新课

篇11: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两句话反应出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

古代的社会现象,说明读书科举是下层社会和 上层社会 的唯一桥梁,只有读书能让人平步青云 (出生显贵的除外),所以古训很多都把读书说的过于重要,也就产生了类似 范进中举 的悲剧。)

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

对他,我们应该了解不少了,初中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散文《桃花源记》,一篇是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

陶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官僚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可是东晋末年战乱频仍,官场黑暗,他的理想被击得粉碎。

二、作者简介(见导学案)

陶潜(367-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但是,他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从而隐居。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三、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四、析题

标题五个字,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我想请同学来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题目。

——“辞”是一种文体,“兮”是一个虚词,在“辞”这种文体中大量应用,没有实际意义,“来”是一个助词,也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归去来兮辞”五个字,就是“归去吧”的意思。

其实“归去来”这三个字,学术界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种认为“归去来”是“归去,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

还有一种认为,“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正如我向大家介绍我的弟弟时说“他是我兄弟”,实际是说“他是我弟弟”,课本的解释实际是同意第二种观点。

五、文体特点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又有人称“辞”为“骚体诗”,其特点是:

特点:形式自由,句式整散结合。

四句为一小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以六字句为主,多用语气词“兮”,每句按三拍读。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

“兮”实际是楚地方言中的一个叹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

出示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楚辞中的经典名言,大家都很熟悉了,请大家舒缓、抒情地读一读这句话,领会课文的朗诵技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再举课文一例子: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可见,“辞”类文体的颂读,停顿分外重要,既要注意停顿的地方,又要注意停顿的时间,才能读出辞赋的抒情味道。

本文属“辞”体,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

六、研读并序

Ⅰ、本文分“序”和“辞”两节, “并序”中的“序”是兼有的意思,“序”放在主体前,用来说明这篇文章的写作缘由。

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并列出来。

原因有四点:

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冻饿更难以忍受。

③“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④“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总结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生生所资

第一个生是动词,维持;

第二个生是名词,生活。

古今异义:幼稚、**、人事、慷慨、寻。

特殊句式:遂见用于小邑——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被动句)

皆口腹自役——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判断句)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状语后置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研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解读课文中落实重点字词句式。

以“归去”两字为核心来解读本文,可以设定以下几个问题:①从何而归去?②为何要归去?③如何归去?④归去以后,如何?⑤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等等。

(1)从何而归去?明确:从官场而归去。

(2)为何要归去?

古人不是深受儒家 “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吗?范进、孔乙己等一大批读书人不是每日做着“为官梦”吗?为何做了官的陶渊明却如此毅然决然地离开官场而走上“归隐”之路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加以佐证吗?

“田园将芜胡(疑问代词,为什么)不归?””以心为形役(被动句),奚(疑问代词,为什么)惆怅而独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为自己误入官场而深深地自责自悔。

“悟已往之不谏(挽回、劝止),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已往””来者”分别指什么?“今是””昨非”各指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有庆幸之意,自恕自慰之情;表现出作者对现在辞官的肯定和前半生做官的否定;仿佛是一种醒悟。 ?

小结:所以“归去”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那一份遗世独立的品格。

(3)如何归去?

A.作者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引导体会: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回家的过程——先乘船,后上陆。

B.你能想象出此时作者怀有怎样的心情?

引导体会:“轻飏”、“吹衣”——轻舟摇荡,和风吹衣,表现出冲出牢笼后的前所未有的欢快和迫切之情;前路、晨光;问、恨——归心似箭的心情。

C.这样的心情在下文哪几个句子中可以看出?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写出作者刚入家门狂喜飞奔的样子(突出强调:载……载……)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浓浓亲情的自然表现,能不引起作者的欣喜之情吗?

篇1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近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把握全文的结构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难点:对题目“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及本辞特点的全面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包括

1.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

2.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3.初步鉴赏。

二、课内采用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了解背景,作者及辞。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归去来,回去。兮,助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3.主要内容介绍

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章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预习课文

(1)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握辞意。

(2)捋清辞的行文脉落。

2.导入新课

(1)介绍作家、作品。

(2)介绍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3)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①具体指出全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全文以“田园将芜胡不归”领起,接着以“归思”、“归途”、“归家”、“归意”为序,依次抒写,最后以“乐夫天命”作结。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②辞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风格?

从该辞的背景及辞的第一部分,我们均清楚可见,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却只以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而不言官场的黑暗。对已往的居官求职,也只言“不谏”,“昨非”,决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而在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有樽,差足问慰;写涉园之景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处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③对题目“归去来兮辞”的理解。

“归去”就离开彭泽而言,可以说是“归去”。“来”就回乡而言,又可以说是“来”。文章从思归到归家,步步叙明,所以合起来就叫做“归去来”。辞,文体名,是一种抒情赋体,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格调与散文不同。

四、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佳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来的决心。

文章的主体是一篇有韵的“辞”。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故用语气词“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四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这就表明赋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对我们诵读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篇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这样读下来,全篇层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为主(约占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音韵铿锵,亦有悦耳动心之效。

应注意的是①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内(复)几时”等。②“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归去来兮辞教案

★ 归去来兮辞赏析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

★ 《琵琶行并序》阅读及答案

★ 《寓山注》序 阅读答案

★ 《归去来兮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

★ 卢简辞的阅读题答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