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云


【资料图】

将能工巧匠发展为社区“微改造家”,满足群众微心愿;鼓励儿童参与协商议事,实现社区治理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有机结合;组建社区“友邻基金”,探索“内生式”社区治理模式……在7月28日落幕的徐州市第四届“五社联动”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大赛上,鼓楼区选送的5个项目全部获奖(含3个一等奖),同时鼓楼区民政局获优秀组织奖,探索了社区多元化共治新路径,激发了社区治理新活力。

“五社联动”,指的是社区为主导、社会组织为枢纽、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融合机制。如何让“五社联动”真正动起来,赋能社区治理?作为民政部确认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鼓楼区将这个问号拉直,变成了感叹号。

激发新动能,参与“共治理”

丰财街道徐钢社区位于老城区,下辖11个小区,其中有7个是老旧宿舍,老年人多、租户多,邻里事杂。

近年来,该社区探索无物业老旧小区管理新模式,通过“小茶碗”议事协商平台确定了五步阶梯工作法:居民提事、网格议事、茶堂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建设更便捷的反映渠道、创新更多元的解决方式。

“我们凝聚五社力量,邀请到省级劳模程学芹、非遗剪纸艺术家张侠、维修能手孟庆华等能工巧匠,在家园微改造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赛中,该社区的参赛项目《社区里的微改造家》获得一等奖,项目负责人李颖介绍,这些“微改造家”修路、种花、焊接破损窨井盖等无所不能。

小区围栏整修、花坛改造、宣传栏升级改造……徐钢社区通过“小茶碗”协商议事平台征集的5个微心愿项目正在实施,还将高标准推进一系列微改造项目,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社区治理需要倾听多方声音、凝聚多元合力。环城街道苏电社区推行的“‘童’参与、共治理”项目,发挥儿童的带动作用,推动社区治理“大变化”,也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今年7月,苏电社区召开了由15名儿童参与的第一届“童声童议”儿童议事会。孩子们提出的多项可行性建议,已经在陆续实施。

孩子们希望附近的祥和公园增加亲子娱乐设施,社区已经形成报告上报;社区“暑托班”能不能边玩边学?儿童户外课“自然一小时”立即安排……

“在宣传垃圾分类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了儿童对家庭的带动作用。通过‘一米视角’看社区治理,对我们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很有启发。”社区党委书记李倩说。

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鼓楼区近年来充分调动基层力量,吸纳多方力量参加基层治理,引导全区517家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全区共注册志愿者14.48万人、志愿队伍1475个,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探索新形式,实现“优治理”

走进牌楼街道水云间社区荆南小区,这个近30岁的超高龄老旧小区,住宅与商户共存,没有物业管理,但出入口道闸、监控样样齐全,车辆停放有序。

“我们小区改造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友邻基金’,不再像以前那样大事小情都依赖政府投入,实现了社区治理方法资源利用创新。”水云间社区党委书记、社工站站长杨春景告诉记者,“友邻基金”主要来自社会组织“小区自管服务队”的外来车辆管理收入和其他公共收益,目前账户上有5万多元盈余。“小区自管服务队”是水云间社区培育的第11个社会组织。

如今,鼓楼区建有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1个、街道社工站8个、城市社区社工室50个,完善了“五社联动”的要素框架及行动框架,为“五社联动”注入新鲜动力。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阵地和压舱石,是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我们通过‘五社联动’延伸服务链,下好‘联动棋’,已经连续3年获全市‘五社联动’社区治理创新项目大赛优秀组织奖。”鼓楼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敏表示,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能,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难事,以“五社联动”机制赋能基层治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