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大清国的大门开始,清朝苟延残喘了七十余年,一直到1911年宣统退位才算灭亡。相信大家对晚清的破败是有目共睹的,毕竟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八国联军入侵。为什么面对如此艰难的局势,晚清竟然坚持七十年才灭亡呢?

鸦片战争

可能有朋友会说是慈禧续命或者洋务派改革,将大清从崩溃的边缘挽救了回来。这话虽然有道理,但给大清续命的第一功臣不是慈禧,也不是李鸿章、曾国藩等大臣,而是一个不不为世人熟知的英国人,大清一品高官、太子太保、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慈禧

李鸿章

赫德

1854年开始,西方列强就派人打理大清的海关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大清的财政实在是困难,根本无力偿还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之后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的赔款。而罗伯特赫德,也正是这时候登上了大清的政治舞台。

从1861年到1887年,罗伯特赫德花了16年的时间,将大清的海关税收从不到500万两提升到2000万两,占大清财政收入四分之一还要多。而两千万两白银,正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给英国侵略者的赔款数目。正是有了充足的财政收入,大清才有能力偿还列强的赔款,也有了镇压起义、进行洋务运动的实力。

为什么赫德掌控海关,能给大清带来这么多的收入呢?其实明清时期海洋贸易是非常繁荣的,只不过大多都是走私,朝廷从中获得的收入,几乎是九牛一毛,大量财富都被走私集团攫取。

而赫德掌管大清海关后,一方面从英国调来轮船军舰巡逻,加大对走私船的打击。另一方面,赫德雇佣的人员大多都是英国人,不会给中国的走私商人面子,能够做到依法从事。

从长远来看,赫德的做法使中国成为了洋货的倾销市场,不利于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但是这种提供工业原料接受产品的模式,与列强做到了互惠互利。更不用说这种贸易模式给清政府带来大量的收入,强行续了几十年命。

当然,赫德大老远来到中国,肯定不是免费给大清打工。据统计,赫德在任期间,一共从海关捞走了500万两白银,相较于为大清创造的财富,根本不值一提。更不用说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都贪污了不下2000万两白银,是赫德的四倍还要多。

整体来说,赫德就是"割中国肉以续大清"。一个英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算是发挥了大不列颠的"搅屎棍"本色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