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21日,我们迎来夏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此后渐短。

除了我国青藏高原、内蒙古大部、云南部分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常年无夏外,我国各地的日平均气温在夏至节气前后一般都会升至22℃以上,进入气象意义的夏季。今年是在6月14日这一天,辽宁省气象台宣布了全省入夏。虽然夏至的“至”是极的意思,但夏至却不是“夏之极”。夏至之后,白昼渐短,来自太阳的热量虽然逐步减少,但依然大于热量散失,热量还在继续积蓄,所以天气继续趋热。所谓“热在三伏”,和6月的燥热暴晒不同,伏天的热体现在湿度大、平均气温高,属于闷热,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暑热天气最鼎盛的时段。

夏至期间,我国不少地方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易出现雷阵雨。南方暖湿气流活跃,长江中下游、江淮等地处于梅雨季,雨带常在江淮到江南一带摆动,强降雨频现。而东北地区冷涡活跃,多阵性降雨,局地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华北平原天气晴热居多,或有间断性高温出现。气温高,雨水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雨热同期”,为农作物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生长环境。

贺铮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