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广州是全国唯一一个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和项目的城市,以强大的创新创造能力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8月2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采访团探访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聚焦科技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开创“二次创业”新局面。广州健康院:打造生物医药科研创新“黄埔军校”采访团首站来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下称“广州健康院”)。广州健康院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三方共建,于2003年筹建,是中国科学院首个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与地方共建的研究所。广州健康院采用国际化用人机制,过去20年聚集23位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有产业和创业背景的科学家,其中95%以上具有在海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及跨国公司10年以上工作经历。广州健康院围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重大基础及关键技术问题,多项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生命科学进展,“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项目获我国干细胞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广州健康院研发的多种药物填补国内空白,其中新型治疗白血病1类新GZD824(商品名:耐力克)打破中国伴T315I突变耐药CML患者长期无药可医的困境。“广州健康院可以说是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领域的‘黄埔军校’,我们是广州实验室筹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也是孵化出广州恩宝、恒诺康、华南疫苗、锐博、昭泰等业界知名企业的‘摇篮’。”广州健康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侯红明说。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健康院员工和学生在广州创办生物医药企业60余家,辐射带动更多生物医药研发型企业发展,逐步形成广州生物医药领域以科技支撑发展的典型优势。黄埔材料院:“卡脖子”技术攻关带动产业发展成立于2020年2月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下称“黄埔材料院”),已完成航空轮胎国产化技术全链条贯通,实现仿生合成橡胶和数字轮胎软件两项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掌握41项核心技术。据介绍,中国航空轮胎长期依赖租用国外产品,按起降次数缴费。为破解航空轮胎“卡脖子”困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提出仿生合成的解决路径,协同攻关仿生橡胶合成技术等核心技术难题。其中黄埔材料院承担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建设等核心任务,并负责将衍生的先进技术外溢到以民航轮胎、特种工程轮胎和新能源汽车轮胎为代表的高端轮胎产品中,在广州进行产业转化,形成聚集效应。目前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已建成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化成效,黄埔材料院引进“赛马制”。“以市场认可作为项目和团队考核的标准。”该院人力资源部部长罗志明表示。去年“赛马”第一名的团队与上市企业合资成立广州飞雪芯材有限公司,相关知识产权转化金额达3000万元。“揭榜挂帅”则是发挥院内力量承接企业技术难题的机制。芯片化学材料中心团队揭榜光刻胶相关项目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难题,联合成立广州德聚埔材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投资金额2亿元。黄埔材料院已形成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芯片化学材料中心+先进材料与器件研发的“1+1+X”成果转化架构。目前,黄埔材料院已孵化企业17家,累计获得外部投资超10亿元。大湾区协同院:颠覆性技术创新助力孵化高科技企业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下称“大湾区协同院”)由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政府、广州高新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发起设立,围绕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湾区协同院副院长刘玉峰详细介绍了“纳米金属透明电极”“活细胞超灵敏超分辨显微镜”“智能呼气分析精准诊断平台”“用于病理诊断的激光发射显微镜”“跨物种基因工程广谱低毒抗肿瘤药物”等世界首创成果,其中4项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重点项目。据悉,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已经挂牌运行,致力于构建“科教平台+投资基金+创新园区”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刘玉峰认为,这将是广州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优势的一步关键棋。大湾区协同院引进源自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研究成果,自建多学科工程技术力量接续研发、加速产业化,累计实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35项(其中国际项目占比接近50%),涵盖先进制造、医疗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柔性电子等领域;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技术8项,培育出超视计、精智未来、博鑫医疗等一批硬科技明星企业。“在技术遴选上,我们组织全球一流科学家设立国际协同实验室,依托‘专家之眼’做决策;在市场化环节,我们更注重‘市场之手’,”刘玉峰说,“一方面我们从产业的维度对项目的产业化价值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组建投资基金并联合社会资本,采取市场化决策并领投、研究院予以配套资助的方式决策项目和支持项目。我们与广州产投集团、知识城集团等联合组建了一期规模5亿元的创新基金,并与高瓴、真格、联想之星、复星、启迪之星、正轩等知名风投基金联合支持成果产业化。”截至2022年12月,大湾区协同院累计创办和孵化高科技企业13家。数说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具备强大的科研攻关能力,能为产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供给,广州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801家企业,培育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2022年,广州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纵向项目592项,经费5.47亿元,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218项,累计已形成国家标准172项,建成3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