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薄薄的《医林改错》,第一页写道:成书于道光庚寅年,是王清任生前仅有的著作。

这句话读来,令我心头一酸。但转念一想,王清任的声名,何曾低过那些所谓著作等身的人。出版以来的一百多年间,无数人受益于他的方子。书中的名方,更是众多医者的临床验方,几乎没有一位中医能避开不用。


(资料图)

而我这一系列的主角,一生也仅留下了《范文甫专辑》,这一本不满150页的小册子。可是却值得我反复读,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它称得上短小精悍,全篇都是精华,没有废话。不象时下的很多中医书,通篇废话,营养贫乏。

到今日为止,我为范老此书写的笔记已有四篇(接着可能还会有补充)。除了此系列的三篇外,几个月前还曾写过一篇小文《范文甫治太阳病的一个小习惯》,记他对痰饮的重视和预防。

我们可以从范老的治验点滴中,读出他的正知正见,读出他的好学敏思,读出他的博采众长,读出他的运筹帷幄,读出他的主次先后…这些都是我们后辈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除了我笔记中的记录外,范老还有诸多精妙的医案经验。比如眼睛炎症,眼部专科中医不得措手,范老用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三剂即愈。此案收录于医案集《拍案称奇》中,也是我结识范老的缘起。

因而,我推荐读到此文的有缘人,如有心,可找来范老此书读一读,定会有所收获。

接着继续写笔记。

读范老的医案,可以明显看到他诊疗很注重次第,即主次和先后。符合我们常说的做事有经纬,这也是一名优秀中医师应该具备的素养之一。在一切为零的时候,就须考虑六七八九了。

以下是此书中的几则相关医案,有的也同时出现在我其他笔记里。

医案一:

许君,寒包火乳蛾,苦喉痛,喉已白烂,脉紧,舌淡红,苔白。外有风寒,内有郁热,寒不散则火不去也。

淡附子3克 生大黄9克 元明粉9克 半夏9克 生甘草3克细辛0.9克

二诊:好多。

淡附子3克 生大黄9克 元明粉9克 半夏9克 生甘草3克细辛0.9克 牛膝9克 板蓝根24克

因寒包火,首诊重“开”,用大黄附子细辛汤(范老每用此方治寒包火的乳蛾,另加的元明粉很重要);二诊方才加入清热解毒的板蓝根,和引气血下行的牛膝。

医案二:

梅亭,伏邪化热,热甚,神识不清,此乃冬不藏精所致。方拟解毒活血汤。

生地黄12克 赤芍9克 连翘9克 柴胡3克 葛根4.5克桃仁6克 红花4.5克 当归6克枳壳4.5克 生甘草3克

二诊:高热时作,舌红绛而干。

生石膏30克 知母6克 米仁12克 甘草3克 大生地30克牛膝9克

三诊:见瘥。

竹叶9克 生石膏30克 党参9克 麦冬9克 甘草3克 枸杞子12克

四诊:热久伤阴。

真阿胶9克 西党参9克 麦冬9克 甘草3克 枸杞子9克麻仁9克 鳖甲9克 石膏24克白薇9克 柏子仁9克

五诊:舌绛苔脱,肾阴虚极,阴虚生内热。元虚至此,惟有存津清热一法。

生牡蛎30克 龟甲24克鳖甲24克 麦冬18克 大生地24克 炙甘草4.5克 杏仁9克真阿胶9克 党参3克 杞子12克竹茹9克

六诊:大瘥。

昨方加党参6克、五味子6克

这个医案首诊即用了之前写过的“解毒活血汤”,但我特地把这则医案留在此篇来讲,是因为它的次第很明显。

首诊以解毒活血汤,散热透邪,凉血活血;热透出之后,以白虎汤清热,辅以凉血;热势大退后,以竹叶石膏汤清解余邪,麦冬枸杞生津护阴;邪热已清,即以三甲复脉汤滋阴为主,石膏白薇顾及残热;最后两诊,除了竹茹稍清余热外,三甲复脉合生脉散,且加大分量,全力益气养阴。

医案三:

周小孩,脉沉数无伦次,发热项强,口噤骱齿,舌黑而焦,二目天吊,腹满便秘,此刚痉,热甚发痉也。邪热内闷所致。

生大黄9克 元明粉9克 桂枝6克 甘草3克 生白芍9克葛根9克

二诊:昨日泻下后,已好不少。再稍稍下之,以泻其余热。

生大黄6克 元明粉6克 生地黄12克 元参9克 麦冬9克

三诊:将愈。

元参9克 麦冬9克 生地黄12克

这个医案的次第更简洁明了。首诊参考金匮葛根汤治刚痉,其中的芍药甘草可缓解挛急,合调胃承气泻热通腑,药味少却到位;二诊痉已解,气机已开,葛根汤撤去,仍以调胃承气继续泻热,并同时顾及阴液,从而组成增液承气;三诊邪已清,纯增液。

从以上医案可见,范老诊疗时胸有丘壑,整个诊疗过程有着清晰明确的战略路线。这个背后是深厚的素养功底,非厚积不可能薄发。

再次向范老表示敬意,当然,最好最高的敬意是,全部学来成为自己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