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代丽丽 通讯员 王振虎 张袆坤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近日,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北京卫戍区某团官兵完成抗洪抢险任务后,就地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有效提升了官兵参加急难险重任务的热情。


(资料图片)

这是该团结合抗洪抢险任务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镜头。

8月以来,北京卫戍区某团启动防汛应急响应预案,按照上级命令区分三区九镇前往支援。

此次抗洪抢险时间紧、任务重,多个任务地段发生塌方、渗水和漫顶等险情。面对险难任务,该团在营连各级组建党员突击队,激励党员骨干“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多一分犹豫,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危险。”8月5日傍晚,门头沟斋堂镇法城村100名受困群众急需生活物资,面对进村道路被毁现状,带队指挥员何强立即成立7人党员突击队,翻越一处近20米高、坡度约80度的陡崖,历时3个小时,穿越12公里,跋山涉水将物资送到群众手中。

在昌平区流村镇北照台村,该团某连50名官兵正在转移受灾群众。突然,被洪水冲刷的3米宽2米深的道路裂缝拦住去路,洪水不断冲刷着周围的泥土,时间非常紧迫!该连党员突击队队长郭兴迅速找来木板铺在坑面,担心木板不够结实,他带领队员在坑中垫上大石头,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用肩膀支撑木板,刘涛、阮俊豪、吴小龙3名队员紧跟着跳进去,共同撑起了一条“生命桥”。最终,历时6个小时,安全转移70余名受困群众。

“大家尽量保持平稳,小心绊倒。”8月4日晚,接到地方政府支援请求,门头沟斋堂镇灵水村一名60岁的老人受伤严重亟待救援。主要由该团“00后”战士组成的急救队迅速赶赴现场,对伤者进行包扎固定,并利用就便器材改造搬运躺椅,随后穿越涉水路、泥石流塌方区等危险路段近3公里,将伤员转运至安全地带救治。

“看着党员突击队奋战的身影,想着保卫家园的重要使命,疲惫感便一扫而空。”正在门头沟雁翅镇芹峪口清理淤泥的战士王秋阳感慨地说。在党员突击队的感召下,该连官兵鼓足干劲,连续奋战18小时,快速清理芹峪口检查站淤泥,打通了通往雁翅镇的又一条主要道路。

这支队伍是“张思德传人”,他们结合抗洪抢险任务,教育引导年轻战士传承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利用誓师动员、机动转场、抗洪休息等时机,围绕学习张思德的英雄精神,开展“介绍一面旗帜、回顾一段历史、讲述一个故事”互动交流活动,引导年轻战士感悟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激励他们在抗洪抢险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1998年我的父亲主动请缨参加抗洪抢险任务,25年后我接过父亲的抗洪沙袋,也要像他那样完成任务,履行好我们这一代官兵的神圣使命!”8月6日,在即将转场去下个抗洪地点时机,战士们主动走到队列前分享自己鲜活的抗洪故事。

一系列鲜活的故事让官兵深受触动。正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的战士陈万平的家乡吉林四平也经历了洪水,与家人沟通了解到北部战区陆军战友正在帮助他的家乡重建,这也更加坚定他投身任务、冲锋在前的信心和决心,陈万平主动请缨加入党员突击队,参与了多个险情处置任务。

党旗所指就是前进的方向。在执行此次救灾任务中,该团成立了24支党员突击队。营连主官担任突击队长,带领党员骨干冲锋一线救灾,转移受灾群众487人,运送救灾物资106吨,清除淤泥1万立方米。广大官兵一刻不停,持续冲锋在抗洪抢险救灾任务中。

摄影 陈伟鑫 周家兴 卢灵同 王家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