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文明探源 考古沈阳”——2023年度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西考古基地举行,本次公众考古活动季将持续4个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带领沈阳市民和外地游客一起看展览、听讲座、学考古知识、走研学之旅,沉浸式体验考古勘探发掘,了解沈阳考古,领略沈阳厚重历史文化。

专业人员现场科普考古知识:“五花土”往往是发现墓葬线索

活动由辽宁省文物局、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在启动仪式上,小考古志愿者们集体朗诵沈阳市考古所创作的配乐散文诗《考古沈阳 我心向往》,表达了沈阳考古人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学术志向;同时,举行了2023年度沈阳考古志愿者聘任仪式,22名社会各界人士受聘成为首批“沈阳考古志愿者。”


(相关资料图)

启动仪式结束后,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领队为参观《沈阳考古成果图片展》的各界来宾讲述了沈阳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与公众共享考古成果,共赏文物之美;小考古志愿者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沉浸式模拟体验了“考古勘探”“考古发掘”“考古绘图”“文物拓印”;通过学习使用探铲、手铲等各种考古勘探、发掘、拓印、绘图工具的同时,零距离感受了考古工作的独特魅力,也深刻体会到了考古工作的艰辛。

同时,在活动现场,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业人员,也向大家科普了一些考古知识。比如考古术语“五花土”,这个土可不一般,往往是发现墓葬的线索。

五花土一般指墓葬填土,建墓挖坑时,会将坑中各层颜色不同的熟土和生土挖出来,下葬后,再将这些混合土回填坑中,就形成了所谓的五花土。

熟土就是经过人类翻动过的土,也叫活土、花土,它颜色不均,结构参差,质地疏松,多包含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物件。生土是未经人类扰乱过的原生土壤,其特点是结构比较紧密,稍有光泽,颜色均匀,质地纯净,不含人类活动遗存。考古发掘一般到生土为止。

可沉浸式体验考古勘探

发掘和文物修复整理

据悉,本次公众考古活动季将持续4个月。在本次活动季举办期间,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带领广大沈阳市民和外地游客一起看展览、听讲座、学考古知识、走研学之旅。“新时代沈阳基建考古成果展”和“沈阳考古成果图片展”将全方位展示新时代沈阳考古工作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服务社会;“模拟考古”系列活动,将为广大文物考古爱好者带来沉浸式考古勘探发掘和文物修复整理体验,零距离感受考古工作的独特魅力;“沈阳考古讲堂”广邀国内名家,生动解读华夏大地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沈阳考古课堂”将走进校园、社区、企事业单位,介绍沈阳考古新发现、阐释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全新推出的“沈阳考古研学之旅”,将带领广大青少年畅游沈阳历史文化遗址,近距离触摸沈阳绵长不绝的厚重历史,领略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了解沈阳考古成果:沈阳这三处遗址实施原址保护展示

同时,记者在活动现场了解到,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千松园遗址、汗王宫遗址、盛京城德盛门瓮城遗址实施了原址保护展示。

汗王宫遗址位于沈河区北通天街北端。2012年,发现并发掘。汗王宫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进院落南北进深41.5米,出土了大量的绿、黄釉疏璃建筑构件,有板瓦、简瓦、瓦当、莲花纹滴水等。汗王宫遗址的发掘项目入围“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终评名单。2014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松园遗址位于皇姑区太岳山路南,南距新开河约500米。2002至2010年,先后4次发掘,发现青铜时代新乐上层文化的环壕聚落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等文物。发掘完成后,对该遗址实施了原址保护,并公开展示。2013年,千松园遗址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盛门瓮城遗址位于沈河区南顺城路大南街路口东南。2007年,发现并发掘,清理出清代德盛门瓮城的部分墙基。发掘完成后,对其实施了原址保护,并公开展示。展示区域东西长9米,南北宽7.4米,深2.6米。地表设置卧碑以介绍遗址的基本情况。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