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市场升温

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预制菜市场升温,成为餐饮消费以及产业投资的“新宠”。数据显示,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别。预制菜作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对促进消费、经济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


(资料图片)

专家表示,预制菜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是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对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均具有积极意义。

预制菜市场前景以及未来趋势研究

在生活快节奏、发展快节奏的当下,以便捷为最大特色的预制菜迎来加速崛起的风口。

从节日备菜到日常饮食,即食熟菜、即热能食等半成品食物,几乎成为家家户户都有过的饮食体验。方便、快捷,辅以不错的口感、公道的价格,预制菜发展势头迅猛、规模快速膨胀,成为餐饮市场上加速崛起的产业新军。

预制菜是餐饮工业化的产物,通过将分散的流程集中前置处理及保鲜运输以平衡效率及口味。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规模达4196亿,19-22年CAGR近20%;2030年有望达到1.2万亿。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预制菜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

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

预制菜的上游产业主要是各种农作物种植业和畜牧、水产养殖业,原材料成本占据预制菜生产总成本的绝大部分。中游则是各种类预制菜的加工与生产,代表性企业有绿进食品、安井食品、龙大美食和味知香等等。预制菜的下游消费市场依据消费群体可分为B端市场(如酒店、连锁快餐、中小餐饮等)和C端市场(如生鲜超市、社区团购、电商平台),目前我国预制菜下游B端市场约占据八成的预制菜消费市场,C端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

目前涉足预制菜行业的公司主要可分为六种类型,以绿进食品和味知香为代表的专注预制菜领域的企业;冷冻食品企业拓宽预制菜产品线,以安井食品、三全食品等为代表;上游农牧水产企业向产业链中游延伸,以国联水产、龙大美食等为代表;餐饮企业拓展预制菜业务,以同庆楼、海底捞等为代表;零售企业依托线上平台拓展预制菜业务,如盒马生鲜、叮咚买菜等;传统食品加工企业依靠品牌优势发展预制菜业务,如双汇发展、得利斯等。

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家庭小型化+女性劳动参与率提升)是国内外预制菜行业发展的主推力,疫情三年进一步助推居民宅家消费习惯培养。B端市场注重成本最优,C端市场注重品质与性价比。预制菜与外卖客群适度重叠,但随着工艺进步,“流程把控强+场景覆盖广+同质价更低”优点日益显现。

不可否认,现在已经有很多预制菜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如自热火锅、半成品丸子等。据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连锁餐饮使用了预制菜,其中一些知名连锁餐厅的预制菜使用比例甚至超过85%。去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

据悉,目前中餐有名字的菜式1.8万余种,已经生产出预制菜的有1000多种。随着众多餐饮品牌纷纷入局预制菜,这一数字还将扩大。

截至目前,四川、山东、广东等地方已陆续出台具体措施,支持预制菜相关产业发展。例如,广东发布的《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从人才培养、质量监管、产业聚集、品牌营销、金融保险等多个方面推动预制菜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以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广东省还成立了规模50亿元的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未来将通过子基金放大到100亿元以上规模。

总体来说,预制菜市场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预制菜的市场需求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预制菜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预制菜行业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预制菜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关于预制菜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预制菜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