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那边是不产竹笋的,那边的亲友不仅没见过冬笋,冬笋炒腊肉这样的美味也绝难尝到,所以我们打算着买些冬笋邮给远方的朋友,也让他们知道这天生地长的“野味”到底何等美味。

菜肴拍自常胜餐馆:冬笋炒腊肉


【资料图】

我不会挖冬笋,但一直想带着妻子去体验体验,一则让其亲眼见见这土里的黄金是怎样通过一双火眼金睛被发现,被挖掘的;二则去大自然体验体验山中之乐趣。三则丰富其人生的“阅历”。

这不正巧赶上机会。周末想着去哪里买笋,一打听大杉村的杨志林家就有,而且还是昨天刚从山上挖下来的,那叫一个新鲜。而且,她今天还准备着上山去挖,听明我们的来意后,她很爽快地答应了。

把竹笋的一些须根泥土进行清理

“走吧。”她抓了两个蛇皮袋,提起一柄锄头,随手扔了两袋麦片到摩托车后备箱。

“这是午饭,到时到谁家随便冲点开水泡泡就行了。中午不回来了,省时间。”看出我们的疑惑,她笑笑解释。

看来,她对此早就习以为常。

在中沙这片边陲小镇,到处都是葱葱茏茏的楠竹林,摩托车在乡间小道上兜兜转转,杨志林带着我们来到一片大山前,憨厚的对我们笑笑,“今天就不去梅龙山主峰的大山里了,要钻竹林,怕搞脏你们的衣服,就在这片矮矮的山里面,让你们体验体验。”她爽朗的笑着,换了个旧外套就领着我们进山了。

潺潺流水音,阵阵脆鸟鸣,一片静谧祥和,这大山深处不就是人们最放松自我的所在吗?

钻进竹林里,杨志林拿着锄头低矮着身子,探头向前寻找着,时不时拿锄头刨刨表层的树叶草根,时不时挖一下;有时十分肯定的对我们讲,这里面一定有一个,果不其然,百分百就能挖出一个一斤左右的大笋;有时十分肯定的对我们讲,这里面没有,感觉不对,果然也是百分百正确;她细细地向我们介绍方法,我们知道,就算懂技术,也耐不住挖笋的这份辛苦,何况没有三年五年的功夫也锻炼不出真正的感觉。与此同时,对她钻劲和韧劲的佩服也油然而生。

听她介绍,去年冬笋是极其少的,因为山间的产物大都遵循着一年很多,第二年很少,再第三年很多,第四年很少......这样循环往复的规律,像今年的笋就比较多,通过她自己的努力,已经卖了一万多块;去年量比较少的情况下,也收成了两万多;瞬间,我对其竖起了大拇指。

“小时候家里穷没条件读书,也没好好的读书,没知识没文化,再不下苦力狠干,怎么得了?!”确实,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靠自己的勤勉踏实,扎扎实实获得自己的一份收入,这不正是大山人民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完美的诠释吗?

她是上沙完小食堂里面的工作人员,食堂原先有两个工作人员,现在另一个也没做了,靠她一个人在丈夫稍微的帮衬下,负责两三百人的伙食,这绝非易事。不仅如此,她在忙完自己本职工作的空档,都要抽时间去山上寻找一两个小时,有时运气好,碰到一块好的地方,还能挖个四五十斤笋呢,当然这都要看运气。

春天的时候,她靠在河里捕捞小鱼小虾也有几千块起的收入。她又开了几片菜园,一年四季,菜园里,瓜果蔬菜应有尽有,这又是一笔收入。当然这与她勤勤恳恳持家操劳是分不开的。她是把人家晒太阳的时间、打麻将的时间、逛街的时间、等靠要的时间......都放在了为家庭打拼之上。

她也是一个特别乐观懂得生活的人,她说,挖笋也很有趣味,有的时候,在山里走,能捡到野生猕猴桃,捡到风干的板栗,看见一些很好看的花……

和她开玩笑,你们夫妻俩的收入,比我们两个都多呢,她询问了我们两千多点的工资收入以后,憨憨的笑了。但我们并不艳羡,并不嫉妒,我希望这样辛勤的嫂子能有更多的收入;我希望农村有些懒懒的壮汉都能向这样勤劳的嫂子学习;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有嫂子这样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拼劲;我希望她的每一份劳动都能变成自己的收入,家庭越来越好......

——2018.12.16

详询冬笋的,请联系杨志林,18073264158

友情链接:

中沙梽木山上的椪柑红了

金霞:雾凇公略 绝美中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