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多地出台政策


(相关资料图)

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比如给予购房补贴、

契税补贴等优惠

那么

农民进城买房

到底划不划算?

进城买房之后

村里的宅基地还能保留吗?

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跟搞乡村建设矛盾吗?

会不会加剧乡村空心化?

针对这些问题

由伊利集团冠名播出的

《三农三人谈》邀请了

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固定观察点管理处

副处长、副研究员

高鸣

做客演播室

并连线了

全国人大代表、

河北省滦平县

周台子村党委书记

范振喜

为大家做专业的解读

▲ 完整视频

《三农三人谈•两会热谈|乡村旅游复振机遇,你能抓得住吗?》

购房有补贴?农民进城买房到底划不划算?

近期,全国多地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目前,各地出台的这些优惠政策,具体都包括哪些?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高鸣

最常见的优惠政策有三种:

购房补贴。比如在湖南株洲,农民在城市或县城购房,一次性补贴5万元。首先是去购房,之后拿着房产证去找相关的部门申请补贴,其实是先购再补。

免契税。在吉林长春等东北地区比较常见。

房价折扣。有些县城为了去库存,凡是农村户口就打折。比如四川眉州,农村户口去县城买房就会打九五折。

还有多重优惠叠加。比如在河北近郊,离北京近,在九九折的基础上,同时一次性奖励2万元或者3万元。

这对农民来说确实是优惠。但是,是否能合农民的心意,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管理处负责全国375个县所有农村的调查。因为中央要想出台关于促进农民消费的一些政策文件,所以我们去调查农民到底想要购买什么,我们能不能促进农村的进一步消费或者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住房是农民第三大消费意愿,37.6%的农民选择要进城去购房。

农民有了购房意愿,再加上优惠条件,就能促进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压力。老百姓在这些地方购房,就能享受城市的一些福利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

那么,购房优惠政策的初衷是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目前,中国在持续发展城镇化,还会有大量的农民要到城市里生活,这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也是会持续下去。所以,农民本身就有到城市里生活的需求,特别是享受城市的教育、医疗等待遇。同时,地方政府希望减少房地产市场的库存,也是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一个背景。

总体来说,对一些愿意到城市买房的农民,优惠政策是一个好机会。但是,如果本身的经济承担能力不强,还是要谨慎一些。

在优惠政策鼓励下进城买房,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高鸣

农民进城买房也有优缺点。优点是能享受到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缺点是有些农民会不适应,住进楼房后,没法像以前一样种菜、种粮食,生活上不习惯了。同时,目前房地产的政策是不炒作,以居住为主。如果农民买了房不去住,只是为了投资,会有房价降低的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如果是理性的农民,他去县城买房,肯定要综合权衡利弊。目前有个好处,农民到城市去买房,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的分配权会保留,还有个退路。

那么,在实践当中的具体情况如何?农民进城购房的情况多吗?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 范振喜

河北省滦平县周台子村早在2000年初就率先进行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全体村民都住上了楼房,老年人还实现了集中养老。尽管这样,村里也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住户在县城里买了房子。村里的宅基地、农房还都保留着。

今年全国两会,我建议乡村要振兴、农村要得到发展,人是最关键的。如果政府有激励政策,本村的大学生哪怕留下十分之一,为村里真心谋事、真心干事,乡村振兴就不是空话。

目前,我国在推进乡村建设。那么,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和继续加大乡村建设之间是否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不是说搞乡村振兴就不搞城镇化,而是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怎么去搞好乡村振兴。实际上,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动力,而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搞乡村振兴不是把农民固定在乡村,而是让农民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非农的就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一部分农民变成城市居民,在农村居住的人就越来越少,而土地资源可以集中,在农村居住的人,人均获得的资源多了。这样的话,农村才能富裕起来。

另外就是人才的双向流动。不能把乡村振兴的人才理解成了在乡村居住的人才,住在县城里也可以从事农业的生产活动和农村的社会服务工作。如果把他限制在农村,人才的工作就更难建设,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就更难建立。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高鸣

从国际经验来看,人的流动或者城乡建设是有阶段性的。在经济不那么发达的时候,农民就往城市流动;到了一定阶段,城市生活压力大,大家想享受绿水青山,这时就开始往回流动。所以,搞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让我们的公共服务都起来,无论住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能享受到国家好的资源、好的公共服务。

那么,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会不会加剧农村“空心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现在城镇化率大概是65%,也就是说还有5亿人在农村居住。到2030年,城镇化率可能就达到70%,那时还有4亿多人在农村居住。我们看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他们也是做了很多乡村振兴的工作,但不管怎样,最后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年轻人都到城市里去工作了。所以,在农村居住的人肯定会老龄化,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不同的乡村,投资的重点就要不同。还是要区分不同地点、不同村子的投资需求,甚至在做规划的时候,要考虑未来20年、30年是个什么样子。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高鸣

当前,我们行政村有60多万个,过30年、40年以后,还要保存60万个行政村是非常困难的。从长远来看,乡村振兴到2035年、2050年的时候,我们要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大量的农民进城后,我们可以把整个农村的土地进行规整。所以,农业农村部正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整治工作,希望它形成规模效应。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土地的细碎化非常严重。人迁移以后,其实有助于规模化经营和发展。所以,“空心化”有可能解决我们的规模化问题。同时,“空心化”也能实现城市和县城的经济快速发展,让农民融入到县城当中,拉动他们的消费,这个过程就带动了县城的发展。“空心化”它必然会存在,但是它并不可怕。

当乡村建设搞好了、乡村发展好了,农民还需要再进城去购房吗?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仇焕广

农村和城市各有优点。在农村生活会宽敞一些,自然环境会好一些。但是,教育、医疗很难跟城市相比,因为这些产业需要有集聚的效应。这就要看怎么去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求不一样。小孩子要上学,就可能愿意待在大城市里;当孩子上完大学以后,可能就喜欢去农村居住了。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高鸣

农民买不买房还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我有三点建议给农民:

要有经济实力。如果是贷款、借钱买房的话,有偿还能力就可以。如果没有偿还能力,对农民来说有非常大的风险。

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要清楚是不是真的想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

对于放弃宅基地使用权要考虑清楚。目前,有一些村集体在做试点或者试验,凡是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会补偿5万元钱、10万元钱,相当于腾退。 如果为了腾退补贴放弃宅基地使用权,所得的补偿费不能保障农民过一辈子。农民 拿到补偿费后,万一没有找到合适的居所,又丧失了宅基地的使用权,对农民很不利。

所以,农民一定要拿捏好自己的风险度,也要对未来有个规划。

释放农民消费潜力

鼓励农民进城购房

成为多地推动发展的一大举措

农民可以根据

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去选择

相信随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设的展开

随着县域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

农民能享受到的居住条件和

公共服务水平都将进一步提高

记者|李海洋

摄像丨梁贵权、刘树文

编辑、视频剪辑|康轩山

海报|贺臣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