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秦国玲 通讯员 刘芳芳


【资料图】

以前,我们渴望征服自然攫取利益。在选择了绿水青山,就意味着放弃金山银山;选择了金山银山,就不可能有绿水青山间取舍。如今,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正在得到统一,实现同频共振。青州的探索实践,有经验可共享。

绿色接力棒薪火相传保护生态才是最大政绩

在青州,保护生态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初心坚守。

青州半山区半平原,林地总面积8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6%,弥河、阳河两大水系滋养了一方百姓。几十年来,青州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职责,看住山、护住水,一届接着一届干,实现了“绿色接力棒”的一脉相承。

联合治水,绘好“绿水”碧波荡漾图。多年来,青州先后系统提升弥河、北阳河、南阳河等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建成弥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阳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实施《关于青州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报告的决议》,为水源地保护筑起“高压线”;常态化守护,建立健全“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制度,全市主要河流全部监管到位。

全城护绿,绘好“绿地”盎然生机图。制定《关于加强西南山区生态保护的决议》,用法治守护生态红利,确保优势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山体绿化、河道绿化、市域道路林荫带建设、农田林网等生态绿化工程齐头并进;春季、雨季、秋冬不间断植树造林,每年荒山绿化1万亩以上,构建起全域一体化生态大格局。

绿色接力,终获金色勋章。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长寿之乡、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这是绿水青山助力城市发展的最好回应。

和谐发展引领产业新态绿水青山飞出“金凤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那么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该怎么打开呢?依据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青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好风景带动旅游产业全面崛起。2019年,依托全域皆景,青州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建起国家A级景区14处,并打造出了井塘古村、圣峪口、杏花村王府庄园、荷花窑洞等一批贴合年轻人喜好的度假村,成为全国旅游新秀,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百亿元。

好生态助力康养经济全面破圈。针对现代人的康养需求,青州围绕大众文旅康养、旅居文旅康养两条主线,提炼打造文化康养、花卉康养、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乡村康养、冰雪康养、健身康养、红色康养八大文旅康养产品,全市文旅康养企事业单位达3000家,产业规模超360亿元,获评山东省文旅康养十强县。

同时,山果种植、中医药种植、特色水果采摘园等蓬勃兴起,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精准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生态富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成金山银山,激活了发展的“一池春水”。

好环境事关民生福祉代代守护才能人人共享

生态管护遂民愿,同样也普惠众生。

人类与自然从来都不是割裂的,把人和自然统一到新的文明形态中,冲破现代化进程中的增长迷思,是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文明境界,也是民生福祉不可或缺的所在。

清澈的水域成为群众幸福“源泉”。通过统筹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青州不断巩固河湖管理治理保护成效,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这项工作,不仅恢复了河湖生态环境,还依托生态环境打造旅游休闲城市综合体,河湖成为诗意栖居的灵魂所在。

多层次绿化体系让市民“出门见绿”。青州大力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规划建设,见缝插绿、全民播绿,不断为居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微空间,让市民出门就享受到综合性公园的运动和休憩功能。目前,青州已建成各类公园绿地83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37.5%和15.34平方米。

现在,我们初步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更应该坚定方向、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年春季,围绕应绿尽绿、能绿尽绿,青州开启全民植树模式,人人化身志愿者,巩固绿色城市底色。

绿水青山在,金山银山就会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