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江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研究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四项”长效机制,形成“村村有产业、村村有收入”的多元增收新格局,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资料图片)

召开武江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动员暨业务培训会。武宣供图

聚焦产权改革建立规范明晰产权机制

武江区构建集体资源资产归属清断、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面推进清产核资,对全区资源、资产、资金进行摸排登记监管。截至目前,全区累计登记注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434家、集体资产总额25.64亿元,集体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95.71万亩,资产总额位于全市各县(市、区)首位。  

全面推行“村账镇代管”制度,将村民委员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分离管理,为推进农村“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全面开展村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先后完成430个行政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8.6万村民获得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从法定程序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和民主管理的权利;10个经联社完成集体经济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为村集体、村民实现“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打通了“经脉”。

聚焦试点先行建立服务保障管理机制

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改革探索试验,助推全区农村全域改革衔接。  

完善机制保障。出台《武江区农村改革试验点创建实施方案》,紧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项硬任务,推动各试点镇、村拿出硬举措改革攻坚。  

加强试点示范建设。选取重阳镇大夫前、妙联村,龙归镇寺前、续源村等作为武江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70万元,投入区级财政资金200万元,统筹涉农资金388万元以上,谋划发展项目,切实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如2023年山蕉村利用扶持资金50万元建起了知青饭堂出租运营,仅此一项,年收入就突破了10万元。  

增强服务能力。发展壮大社会化服务,深入推进培育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示范社,扩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做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项目规划,推动武江区乡村数智园(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并打造“四中心、四平台”,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进行数字化管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聚焦精准发力建立“一村一策”发展机制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2+1”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盘活区域党建、经济、人力等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按照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红色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和软弱涣散村四种类型,高标准选派32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时,依托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力量,积极摸索产业就业、镇村建设等方面促进镇村发展的方法,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村一策方案,列出可行举措,明确具体措施。加快项目谋划,做好全区51个行政村项目库梳理和涉农资金申报,形成美丽圩镇建设项目等116个项目,涉及驻镇帮镇扶村资金1.77亿元、债券资金2.96亿元,有效提升镇村产业发展基础。

聚焦合力共赢建立多种方式经营体系

积极探索村集体产业收益分配模式,保证村集体产业发展红利为乡村居民共享,达到多方合作共赢。

用好强镇富村公司平台。按每个镇不少于200万元的标准支持各镇强镇富村公司,用于形成固定资产。截至目前,全区强镇富村公司营业额总额为880.13万元,其中重阳镇在全市强镇富村镇级农业公司经营情况统计中,该镇公司利润额达到153.68万元,排名第一。  

建强乡村振兴车间平台。全区建设乡村振兴车间10家,以“村委+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累计营业额达1906万元,带动农民和村集体增收成效明显。  

探索整村运营模式。今年以来,武江区以水口龙舟文化为载体,通过整合龙舟馆、生态体验馆等村内资产,经评估、磋商后以“资产包”形式入股为运营资本,成为全市第一个引入乡村运营团队开展整村运营的县(市、区),运营项目每赚100元,村集体可入账2元,强镇富村公司和村民可按比例享受分红,实现各方互惠共赢局面。  

推荐内容